中国财经报:京津冀联手演练保“南水”安全
水质污染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该如何快速高效处置?11月10日,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联合京津冀有关部门,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的总干渠西黑山公路桥周边首次开展多部门、跨区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模拟实战演练,提供了快速高效科学处置问题方案。
西黑山公路桥处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咽喉”部位。在这里,从丹江口水库奔涌而来的江水一分为二:一部分流入北京市,一部分流入天津市。“包括西黑山公路桥在内,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共穿越桥梁1438座,各种污染风险隐患点共计388处。千方百计保障沿线输水安全和供水安全,是工程管理部门及沿线省市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在此开展应急演练,既能检验河北、天津、北京分局突发性事件联合处置能力,又能检验现场应急处置抢险救援实际执行能力情况等,意义重大。”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水质与环境保护中心主任张杰平表示。
记者在模拟实战演练现场看到,上午9时,一辆载重约1吨的小货车因行人横穿马路紧急避让,在总干渠西黑山公路桥发生侧翻,成箱敌百虫农药四处散落,破损农药瓶滚落入渠。西黑山管理处、天津分局、中线建管局三级运行管理机构分别按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及处置。经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妥善处理了本次突发事件,保障了沿线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天津分局水质监测中心工程师胡畔告诉记者,本次演练实现了技术创新、处置方式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首先,在技术创新方面,利用现场演练指挥大屏对污染团扩散及处置进行演示,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利用无人船搭载在线监测及传感设备,快速掌握污染团大体情况,为精准处置提供依据;利用无人机进行分层取样,提高应急监测效率;利用移动自动监测车开展目标污染物应急监测,为应急处置中各项决策的实施提供依据。其次,在处置方式创新方面,做好处置人员全面防范工作,对污染物扩散实施跟踪监测,开展渠底沉积污染物集中清理工作,精准削减水体中污染物含量,逐步实现污染水体的无害化处理。最后,在管理方式创新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通过无线直播,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实现指挥部与现场无缝对接,实时下达应急指令,为领导决策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