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六周年特别报道】冀语之效益篇:江水汤汤润邢襄

时间:2020-12-14       文章来源:河北分局邢台管理处
【 字体:

白露过后的七里河,一泓碧水晶莹剔透、清澈见底,与蓝天、绿树、飞鸟相映成趣。自2014年通水以来,通过七里河退水闸共向七里河生态补水3.5亿m3,浩浩江水使七里河这条邢台的“母亲河”重新焕发了生机。

李晓是邢台管理处中控室值班员,他的家就在七里河的旁边。闲暇之余,他总爱在带着孩子七里河边走上一走。“这都是南水北调的水,我爸爸就在那里上班。”看着孩子拍着小胸脯,自豪的向小伙伴们“显摆”,李晓的心里也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治理河道生态环境,七里河畔提档升级

自上世纪80年代,邢台的地下水严重超采。五年前,全市每年超采地下水5亿立方米。水资源十分缺乏,人均水资源量仅22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的1/10、全省人均的70%左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

2014年12月12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式通水,这条守护着邢台的母亲河神奇的逐渐恢复了生机。“南水北调生态补水对七里河河道以及改善周围生态环境非常有帮助。”七里河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一方面为下游补充百泉泉域、狗头泉泉域地下水,另一方面扩大七里河水面、提升水质。“河湖生态补水的有序实施,有效修复了全市河湖水生态环境,促进了沿岸地下水的回补和涵养,改善了沿线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对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河湖管理保护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邢台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张忠良介绍说。今年1—8月份,长江水全方位、长时段、大流量向七里河、泜河、白马河、李阳河、午河等5条河道补充生态水,是年度计划的2.4倍,占过境流量32%,补水河道占河北省15条的33%,补水总量占全省29.2%,补水量全省第一。通过持续补水,邢台市形成有水河道560公里、水面面积23平方公里,主要河道实现清水长流,主要考核断面水质大幅度提升。

据统计,这6年来,邢台管理处持续向七里河进行生态补水3.5亿立方米,河道充盈了,地下水位下降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南来的长江水盘活了七里河的生态水系,七里河畔终洗净铅华,以美好的姿态重新出现在邢台市民的眼前。同时“用水困难、水质差,有时地下抽上来的水都是偏黄的浑浊水”的状况,在南水北调到来后也大为改善。甘甜长江水置换了曾经又苦又涩的熔岩水,邢台百姓的用水质量等得到飞跃式的改善,提升了百姓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对生活用水的幸福感、满足感。63岁的王大爷感慨到:“现在吃的水变好啦,烧的水都没有水垢嘞,水甜了,连泡出来的茶都比原来好喝多了。”

打造精品公园,提升城市颜值品质

“现在立冬了天冷了,但我还是习惯每天早上沿河走一走,活动活动。”正在晨练的李大婶笑呵呵的说道。水多了,生态环境自然也好了。沿着七里河畔走一走,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生态福利”造福着周边百姓,岸边的清新疏通着你每一个毛孔,盈盈绿草各种花树,点缀这一渠如绸带般波光粼粼的碧水,更有不同品种的水鸟在河面翩然起舞,给人带来满眼的清朗满身的舒畅。

沿岸的生态环境好了,一座座多功能公园也临水而起,邢台市首个集文化、娱乐、健身、休闲为一体的七里河体育公园就是其中一个。据介绍,这里原是一块采煤下沉塌陷地,堆积了大量垃圾,污水横流、杂草丛生,从这里路过都得捏着鼻子。而如今,随着七里河补水,它已然华丽转身,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道路窄,路两边的垃圾特别多,而且连个路灯也没有,一到晚上啥也看不见”。赵志强是南水北调邢台管理处的一名工程巡查人员,在他的印象中,当年的邢台市的西外环路是一条破旧的小路。自南水北调通水后,市政府也加大了建设力度,如今,当年的西外环已变成靓丽的滨江路,2019年,邢台管理处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渠道绿化、闸站亮化等工程,实现了沿市区渠道与城市社会公共绿地和周边环境协调统一;通过更换1250m旧隔离网为铁艺栏杆,既消除了水质、防汛安全隐患,又与城市快速发展实现了基本同步。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南水北调的建成,让滨江路成为邢台市区最具代表的“景观河”。

“水清、岸绿、流畅、景美”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在邢台市民的眼前。

一手抓农业节水灌溉,一手抓生活水源置换

邢台市东部属于黑龙港流域,水资源紧缺,浅层地下水苦咸,深层地下水高氟,农民灌溉一直使用咸淡水混浇。由于没有优质水源,这一区域的农村群众不得不饮用苦咸水、高氟水。

今年以来,随着南水北调邢台市实施河道治理和水系连通工程,最大限度连通河湖库渠,增加河道灌溉蓄水能力,全部用于东部平原农业灌溉,减少了地下水开采。

邢台市巨鹿县前无尘村的村民李孟灿正在忙着地里的农活。“依靠扬水站,我们村位于河西的2000亩耕地浇水有了保障。”但在之前,李孟灿他们浇地要依靠机井抽取地下水。“如果用地下水浇地,2小时只能浇1亩地左右;而用扬水站的地表水,1小时能浇地20亩。”李孟灿说。

邢台市威县位于邢台市东部,在全市率先吃上了长江水,威县城区饮水进入“长江时代”后,饮用水品质得到了较大改善。“我们小时候在村里喝的都是苦咸水,很多人都是氟斑牙、黄板儿牙。” 说起威县的水,家住威县县城的李国华打开了话匣子“现在,水变得甜了,水垢也基本没有了。”

据悉,邢台市实施江水置换农村生活水源工程后,使73.86万农村人口喝上长江水,年减少地下水开采890万立方米。今年,通过生活水源置换、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等综合措施,能够减少地下水开采量6688万立方米,多措并举走出一条节水增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路超 编辑:张小俊

右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