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报:南水北调 国之大事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时深情地说:“南水北调,我很关心,这也是国之大事”。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南水北调人以巨大激励与鼓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继续管好、护好、做好“国之大事”,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自古以来,干旱缺水就是困扰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北方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党中央高瞻远瞩、科学谋划,作出了南水北调的战略决策,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构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大水网格局。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建成运行并发挥效益,为有效破解制约中华民族未来发展大局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奠下了坚实基础。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以来为受水区提供优质水源,显著提升了北方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效改善了沿线群众的饮水质量,推进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沿线河湖生态修复,打造两条纵贯千里的绿色景观带。加大对口协作,实现调水区和受水区共同走上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之路。受水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水源区加紧淘汰传统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农业,实现了水源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作为国之大事,南水北调提供了一系列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经验启示。一是必须坚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南水北调工程均衡分配水资源,缓解了北方亿万群众之渴,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工程规划时充分发扬民主,建设时充分照顾各方诉求,实现了受水区、水源区、移民安置区共赢。
二是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难度和压力巨大。党中央统筹协调,组织动员各部门各地方团结协作,43.5万征迁移民顾全大局,数十万建设者齐心协力,形成了强大合力。大力实施水源区和受水区对口协作、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三是必须认识、尊重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规律。面对这一巨型水利工程项目集群,以目标保障为中心的进度控制机制、以资金流向为脉络的资金监管机制、以飞检为核心的质量监督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工程通水提前、投资可控、质量可靠。统筹工程治污与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实施规划治污项目、生态补偿,倒逼水源区及沿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开创了重点流域治污工作新模式。创新移民安置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坚持统筹规划与试点验证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群众三个积极性,实现了移民“身安、心安、业安”。要认真总结总结推广经验,并形成政策制度。
四是必须不断孕育生成伟大时代精神并形成价值引领。一部南水北调史就是新中国的发展史与奋斗史。70年漫长征程中,南水北调留下了无数感天动地的中国故事,孕育生成了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南水北调精神。在此精神感召下,成千上万名建设者奋勇争先、克难攻坚;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既是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树立了一面面旗帜,不断丰富并书写着南水北调精神!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灿烂一页,南水北调书写了一个厚重民族的不竭智慧与创新创造,检验了一种科学制度的思想光辉与真理力量,南水北调已经并将继续书写新的历史,并最终见证古老东方巨龙的伟大复兴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