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作
于合群:2020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时间:2021-02-11

2月9日,我局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线建管局局长于合群作了题为《践行总基调,筑牢生命线,加快新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创中线事业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于合群强调,2020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振奋精神、砥砺奋进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线建管局坚决落实水利部有关部署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程运行,实现了人员零感染、运行保安全、事业有发展,较好完成了2020年各项工作任务。

年度供水首次超过规划多年平均供水量,2019~2020年度完成供水86.22亿立方米,超过85.4亿立方米规划多年平均供水量,标志着中线工程通水6年即实现达效;华北地下水回补任务超额完成,年度累计向华北生态补水17.32亿立方米;首次加大流量输水顺利完成,对中线工程质量、输水能力等进行了全面检验;全线运行安全平稳,顺利完成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创建目标,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中线后续工程多点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展开,工程可研已报送国家发改委,雄安调蓄库11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观音寺调蓄库开工准备正在全速推进;建设收尾加快推进,项目法人验收、技术性初步验收和完工验收年度任务超额完成,完工财务决算等其他年度验收任务如期完成;中线工程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在举国战疫的特殊年份充分展现了南水北调大国重器的良好形象。

2020年重点开展了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升供水能力,工程效益更加凸显。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守岗位,全力抓好输水调度,满足沿线用水需求,为受水区全面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保障。超额完成年度供水任务,实现连续6个年度供水量持续攀升。4月29日至6月20日中线工程开展了首次加大流量输水,累计供水18.56亿立方米,生态补水河流累计39条。随后,结合丹江口水库上游来水情况以及地方需求,克服汛期调度多重压力,又继续开展了历时近1个月的超设计流量输水工作。加大流量输水和后续的超设计流量输水对中线工程进行了全面检验,积累了大流量输水调度数据和运行经验。有序推进调度生产模式和管理机制优化,在河南分局开展试点,取得阶段成果。同时,全面总结和运用流量计率定成果,与地方协调解决困扰多年的水量计量争议问题,获得积极成果。全线通水以来,截至2020年底中线工程已累计调水351.8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4个大中城市、130个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6700万人,百姓吃水无忧,河湖碧波荡漾,南水北调工程效益进一步彰显。

二是抓好运行维护,工程安全更加稳固。穿黄隧洞、北京段PCCP段、惠南庄泵站等检修及功能完善项目顺利完成,提高了首都供水的保障率。工程安全评估工作有序推进,对关键建筑物、重点渠段进行了检测,编制形成工程年度安全评估报告,为工程设施补短板提供了有力支撑。颁布了中线工程安全评价导则,为规范工程运行调度、实施停水检修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按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要求,全力做好超标洪水防御应对工作,全年组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27次,汛期在全线15个驻汛点驻守,汛期发布预警通知10次,处置突发事件11起,实现了安全度汛。提早做好冰期输水准备工作,成功经受极寒天气考验,实现了冰期安全平稳供水。

三是坚持监防并举,水质保护成效显著。进一步完善水质监测体系,持续开展水质常规监测、藻类日常监测、地下水监测、特殊时期加密监测等工作,及时掌握水质常规指标及藻类变化趋势,确保水质稳定达标,藻类整体可控。统筹提升水质监测、保护及应急保障能力,完成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水质检测仪器布鲁克高分辨率质谱仪的采购安装,组建了南水北调水质微观检测试验室暨水环境科创中心,结合总干渠特性逐步建立水体特征图谱库,不断提高对水环境未知物质的检测能力。开展全断面智能拦藻装置试点研究,优化全线水质自动监测车和移动实验室保障范围,组织开展突发性水污染应急演练,开展西黑山水质自动监测站高标准样板试点建设工作。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安全监管更加有力。强力推进“两个所有”,全年各分局、管理处共检查发现各类问题45万余个,现地管理处自查问题率达到99.56%,自查问题整改率达到99.06%。在此基础上,稽察大队进一步完善“查、认、罚、改、评”工作机制,监督检查范围、内容和深度不断扩大,检查方式从事前通知改变为“飞检”模式,并增加驻点检查和夜检,实现了对现场的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监督检查。安保巡查工作成效显著,安保巡查人员全年共计修复围网/钢大门等设施12825次、扑救隔离网内外火情1458起、制止外来人员闯入隔离网515次、成功解救轻生事件10起(救9人),制止违法穿(跨)越工程42起、制止工程保护区内其他违规施工1054起、制止水质潜在污染问题42起。

五是对标高标准样板,运行管理提档升级。按照“物、事、岗”全覆盖的原则,初步构建起职责、流程、标准、风控、考核“五要素协同”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印刷出版;在全线开展闸站、水质自动监测站、中控室达标活动,启动渠道标准化试点,成效显著。全面实施“双精维护”,进一步完善了土建、绿化日常维修养护项目标准化工程量清单和预算定额,从维修养护项目确定、设计方案审查、维护费用审核、维护单位选择、过程质量认定、安全文明施工等环节上求精、求细,通过开展维护工人技能比武、选拔熟练工人、稳定维护班组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维护工作质量。深化“逢事必审”常态化工作机制,完善了审计发现问题、认定问题、整改问题、责任追究等机制措施,通过年度例行审计、日常巡查审计、重点项目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财务活动关键环节风险防控等审计监督方式,实现了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时点全覆盖和对主要经济财务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监督全覆盖,常态化的内部审计监督态势已经形成。全年共开展内部审计21批次,发现和整改问题803个,挽回经济损失772万元,我局荣获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六是克服疫情影响,建设收尾有序推进。面对疫情影响,积极创新工作形式,优化措施方法,非常时期中线工程建设收尾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年度验收任务如期完成,建设期勘测设计合同收口按时收尾,投资收口工作全面完成,中线干线工程投资整体可控。穿黄孤柏嘴控导工程经过积极协调重新启动,正在按计划施工。保定管理处调度指挥中心项目已基本完工;渠首分局调度生产用房建设工程项目历经重重困难,完成拿地手续,实现开工建设;北京段工程管理专项实现破局,纳入2020年中央在京重点建设项目,土地征迁取得突破性进展,监理、施工单位招标已经完成。

七是统筹规划实施,后续建设加快推进。全面落实国务院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和水利部党组有关工作部署,积极推动引江补汉、雄安调蓄库、观音寺调蓄库等后续工程建设。针对引江补汉工程,成立了引江补汉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克服疫情影响于去年6月率先进驻武汉,协调推进可研报批,组织开展TBM考察调研,提前开展工程体制机制研究,积极做好征迁等工作。针对雄安调蓄库,通过紧凑有序地推进项目各项前期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基础要件跑办和报送报批工作,有效解决了制约项目建设实施的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社会稳定风险、占压文物、压覆矿处理、移民安置等相关因素或手续,成功开展灌浆试验施工。针对观音寺调蓄库,与地方政府等相关各方建立了高效有力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完成了可研报告编制和项目公司筹备,为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提早做好融资准备工作,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洽商,形成了“一线两库”后续工程建设融资方案。依托雄安调蓄库进行抽水蓄能电站、弃渣综合利用、光伏新能源等综合开发利用布局,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已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弃渣综合利用项目进展顺利,与雄安集团、徐水区政府合资成立中线调蓄库建材公司,9月份骨料加工系统正式投产。陶岔电厂发电效益企稳向好,电力调度安全平稳,年发电量首次突破2亿度。此外,还启动了中线工程向永定河生态补水项目建设,参与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

八是打造智慧中线,科技引领持续发力。统筹推进智慧中线规划顶层设计落地实施,建设中线物联网平台,推动终端标准化,加速中线业务数据和资源全面共享。组织完成中线信息机电设备关键部位温湿度实时监测物联网应用项目建设,完成渠道大门物联网锁建设,实施沿渠室外视频智能分析试点,开展中线工程三维实景模型建设,开发中线输水调度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完成智慧中线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信息安全加固项目,组织实施互联网应用专项整治行动,修复系统风险和漏洞,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加强技术应用管理,我局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提名申报大禹水利科技进步奖2项、科普奖1项,首次组织申报水利技术示范项目,并成功通过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立项审查。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冬季输水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其他工程穿越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安全控制技术专题研究、冰期输水冰情原型观测、水下机器人探测设备联合研发、无人机巡检试点等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外,持续推进卫星INSAR、无人机编码、三维激光扫描等外观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开展测斜管自动化综合改造,为全线安全监测系统的完善升级积累经验。

九是狠抓提质增效,企业管理不断提升。着力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改革表彰奖励制度,研究采购专家库的组建与管理,制定资产分类标准与代码体系,完成31个设计单元工程资产全面清查工作,深化全面预算管理,调整维修养护项目预算申报审批程序,试点推行财务集中核算和片区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实现预算执行监控信息系统、计划合同管理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线迅速响应,强化属地责任,优化办公方式,抓实防控措施,实现人员零感染、运行保安全,渠首分局和保安服务公司获得水利部表彰。全面做好综合保障工作,构建“一办三督五查”督查督办工作体系,开展“公文提升走基层”活动,实施保密抽查,实现差旅伙食费、市内交通费和党费收取移动支付,组织信访隐患排查,信访案件数量同比下降50%,有力保障了全局工作高效运转。强力抓好宣传工作,围绕通水6周年、加大流量输水等重要节点,发挥中央电视台等央媒传统媒体高地作用,燃亮新媒体朋友圈,形成强大的融媒体宣传态势,让南水北调的声音和形象传的更高、更远、更广。南水北调公民大讲堂、开放日等宣传品牌项目同步发力,荣获5项全国大奖。

十是加强党的建设,事业发展基础更牢。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巩固落实主题教育成果,强化政治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配合完成水利部党组第八轮巡视工作,针对巡视反馈问题,深刻反思,认真研究,强力部署,压实责任,全面抓好巡视整改工作。以巡视为契机进行全面“政治体检”,开展党建督查“全覆盖”和国有企业条例自查,筑牢国企党建“根”和“魂”。创新《党支部工作手册》及“实操范例”、《中线建管局党务工作手册》《中线建管局党建融合手册》工作抓手,提升党建标准化水平和工作质量。充分运用“中线智慧党建”平台,创新学习模式,优化党员和党组织综合信息管理。进一步压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监督责任,制定“两清单一办法”,确保执纪审查工作程序规范、责任清晰、工作到位。发挥“三驾马车”合力,建立纪检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纪检与审计、稽察的联动,形成监督、核查与飞检的长效监管机制。推动各单位建立健全“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通过会议宣贯研判、定期报告、下沉监督、专项检查等形式,持续紧盯分局和管理处重大决策,强化“一把手”监督。开展警示教育“四个一”活动,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广泛运用检查抽查、列席民主生活会、受理信访举报、督促专项检查整改等一系列方式方法,加强监督,及早纠正违纪苗头。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坚持“凡举必查,凡事必究”,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行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干部选拔、试用期满考核、人员招录、干部监督等工作,两位援疆干部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为期3年的援疆任务,去年我局又选派4名优秀干部分别到雄安新区、水利扶贫地区、新疆和西藏挂职锻炼,展现了南水北调人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