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渠堤做“CT”做“B超” 高科技助力巡堤查险
现场数据分析
正月初,大家还沉浸在团圆、温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一夜春雷天地白,长渠寒梅映雪开”,乍暖还寒的天气还没等人们适应过来,稽察大队检测人员伴随春雷初雪,踏上了高填方特殊渠段检测任务的新征程。
布线打钢钎
上午9时许,“大家先看一下布设方案,按照各自分工,放线、打电极、定点,拉开米尺,按间隔打入钢钎”在禹州渠堤检测中,小组成员彭仁湖同志边用工作终端查看工作方案,边安排工作分工。从布线、放线到打钢钎,再到连接每个接头电缆、连接主机、连接交换设备等,这一系列检测前的准备流程,让检测队的小伙伴们忙得浑身出汗,而这仅仅是检测工作的开始,渠堤检测设备正式开启后,现场检测需要持续2至3个小时。这段时间里,需要队员坚守在渠道边,查看数据反馈是否正常的同时了解检测地段的地质数据情况。现场数据采集完成后,队员收线整装设备,但这并不意味检测工作结束,后续还需要将采集的数据导入系统,进行分析、筛选和对比,整个过程需要持续到夜间。数据分析是我们检测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考验现场检测任务成功的关键,是查找工程内部缺陷的重要依据。
探地雷达作业中
这次检测按照中线建管局2021年工作部署,以切实抓好工程运行筑牢“生命线”,狠抓安全生产隐患保安全为目的,采用精度和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密度电法仪和雷达探测仪,开展高填方渠段渠堤内部检测。高密度电法仪利用岩石和土壤的导电性差异,在施加稳定电流场的前提下,利用高密度条件下的电阻法,自动采集地下传导电流数据并通过软件分析成图,如同给渠堤做“CT”。地质雷达探测仪通过发射讯号和接收反射讯号并利用软件分析成像,如同给渠堤做“B超”。通过上述两种仪器检测,互相印证,并结合其他来源的工况数据,可精准找出隐藏在渠堤“内心深处”的空洞、渗漏等问题。
稽察大队以科技为引领,加大先进技术应用力度,实现了“技防”与“人防”相结合,为确保中线工程安全运行再添一道新“保险”,助力南水北调中线事业高质量发展。
- 上一篇: 惠南庄泵站恢复向首都北京双线加压运行供水
- 下一篇: 天津分局召开维修养护项目采购工作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