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央广网:护水员变身宣传员 讲述每一滴“南水”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1-03-23       文章来源:央广网
【 字体:

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郑州管理处的“护水员”变身“宣传员”走进郑州市滨河花园实验小学,与该校全体教职工和900多名学生,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探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何保障一渠碧水安全北上的奥秘。

64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供水量持续增长,水质稳定达标,已经成为沿线城市供水的生命线。据统计,截至2021年3月1日,已向郑州市区累计供水20.52亿立方米,“南水”已成为郑州供水的主要水源,供水范围占郑州市总人口的9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发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大国重器。那么,中线工程在运行中依靠什么将“南水”运到我们身边呢?从农业灌溉到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水,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将南方的水调到北方来,是怎么做到的?
南水北调工程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为有效缓解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主要有明渠、渡槽、倒虹吸、隧洞、暗涵5种形式。南水北调中线的工程师和同学们一起架起倒虹吸和渡槽的输水模型,模拟输水、运水和护水,通过微缩模型让深奥的道理变得“很轻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432公里,是全球安保级别和水质保护级别最严格的河流,全线实行人防、技防、物防,确保了工程安全输水。此外,南水北调是一条特立独行的人间天河,水源区和沿线重要区域,分别设置国控监测断面和自动监测站,实时开展水质监测。

641 (1)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水的性质,加强节水保水”,南水北调水质监测人员还把检测车开进了校园,通过实验来展示了“水的密度”、“水的酸碱度”、“水质净化”等趣味实验,使用浊度仪、便携式多参数测定仪进行水质比对实验展示中线水质,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水质监测科普课。
高科技是如何守护水源的?南水北调中线的工程师向参加活动的学生展示了“无人机飞行勘察工程”和“无人机水质采样”。面对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为确保南水北调总干渠安全,实时都需要对总干渠进行巡视体检。工程突发事件、风险源、安全隐患排查和水质采样作业,都需要无人机来进行帮忙。
活动现场设置各种有奖互动游戏,让孩子们通过小游戏了解到各种用水知识、惜水知识、水资源保护政策等,共同营造惜水、爱护水的良好氛围。“原来南水北调的水,要经过这么多人的努力啊,我一定要保护好南水北调工程,学会珍惜水资源。”现场的小朋友们感慨说。
活动结束后,学生和教师们纷纷在节水倡议书上进行签名留言,写上自己的收获,写上自己节水的行动,写上对南水北调的祝福与愿望……
据悉,南水北调公民大讲堂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南水北调工程品牌宣传,架起一座走近大国重器的桥梁,使更多的人了解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背后的故事。
作者:王韶卿 编辑:

右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