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史“小”故事中汲取红色力量
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而今年恰逢党的百年华诞,学习百年党史是广大党员的“必修课”,我闲暇之余也捧起《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讲故事》这些书籍,细细品读,发现这些党史小故事里蕴含了强大力量,帮助我更好地带着问题寻找方法答案,不断汲取红色力量。
读出信仰的力量。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陈望道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竟将墨汁当成红糖吃掉而浑然不觉,体现出精神之甘、信仰之甜,还有红军战士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引用这些故事,以党史上的感人故事,激励广大党员保持理想,坚守信仰。
读出为民的力量。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雨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一个个党史小故事,一件件暖心小事,都在生动诠释着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身边的南水北调人也是如此,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他们用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甘为“孺子牛”的工作态度,为工程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南水北调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坚守在工程一线,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保证了这汩汩清水流入千家万户。
读出奋斗的力量。当年,井冈山条件十分艰苦,国民党军队反复靳工和严密封锁,军民面临的处境极为困难。在这样的条件下,党领导人民不畏强敌、不畏艰难,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了多次反“进剿”、反“会剿”的胜利。如今,我要珍惜我所拥有的,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增强忧患意识,逢事都想在前面、干在实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站好自己的岗。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的远。革命胜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流血牺牲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南水人,我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练就过硬的本领,保供水、保水质、保安全,我要在这清渠旁挥洒青春,让甘甜的丹江水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 上一篇: 采桑子
- 下一篇: 调度人的“思路对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