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24天,澧河渡槽出口导流墩安装如期完成
导流墩主体入水安装完工
5月24日23时许,“全体都有,脱钩、收车!”随着施工总指挥一声令下,4台电动葫芦缓缓前行归位,这标志着叶县管理处澧河渡槽出口导流墩墩体就位顺利完成。在“高流速、差流态、高水深”动水环境下进行的“大吨位、大体积、高精度”装配式建筑施工是河南分局的大胆尝试,在国内水利行业亦是首创。
澧河渡槽出口导流墩采用空腔设计,整体呈倒三角形,墩体材质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分10段9层共90块,单块最重10.56吨,总重700余吨,整体长30米,高7至8米,宽度从5米渐变到0.5米。墩体就位后层与层之间缝隙在3毫米以内,段与段之间缝隙在5毫米以内,水平和垂直偏差在2毫米以内,主体对中,各项数据优于设计标准。
墩体入水拼装就位是整个导流墩施工项目的关键性节点。工作组在集团公司、中线建管局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以问题为导向,紧盯安全不放、狠抓细节不松,全力保障导流墩入水拼装就位工作顺利完成。
在做足充分准备后,3月份工作组同施工单位迅速进场,4月初进行水上作业平台搭建,5月1日开始首段首层吊装,5月3日首段导流墩入水安装成功。在接下来24天内,导流墩预制厂紧锣密鼓高效完成预制,施工现场参与各方发扬敢拼搏、能战斗、善吃苦、讲奉献的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畏酷暑暴雨,连续作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挑战,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
全站仪进行测量调试
输水不能中断是该项目的最大挑战。动水环境所产生的水流冲击力,对导流墩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也会造成作业平台的不稳定。经多家单位的共同研究攻关,成功研制出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导流墩结构,确定了水下安装施工方案。并通过在作业平台架设横向钢梁的方法,提升平台稳定性,为动水环境作业提供有力保障。
项目开工后,段间渗水、底层止水、对孔连接等各种疑难杂症接踵而至。为此,工作组各小组成员常驻现场,与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克服所有问题,一步一步完成所有挑战。段间渗水怎么办?改普通垫圈为遇水膨胀垫圈;为克服底板不平,保证底层止水效果,特增加柔性止水;尤其是第10 段墩体就位时,墩体长6米,而现场吊装通道宽只有4米,为保证安全旋转墩体,参建各方现场商定增加横梁,电动葫芦改手拉葫芦并配合千斤顶进行墩体旋转。正是有了对细节的钻研把控、方案的优化调整和新技术、新设备的探索尝试,才为施工不断、稳步推进、安全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随着导流墩的主体安装就位,澧河渡槽出口水流态得到明显改善,涡流紊乱减小,槽身水流波动幅度明显降低,渡槽工程过流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下一步,待出口段体底部无压回填灌浆及顶层现浇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将立刻转战至澧河渡槽进口进行导流墩安装,进一步提高流速和流量,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能力,以高质量、高精度、高标准的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