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南水北调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志在南水北调

时间:2021-06-15       文章来源:
【 字体:

2007年5月26日,我怀着一颗志在南水北调的初心,从湖南长沙北上,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惠南庄建管部,投入到火热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屈指一算,我来到南水北调已整整12年了。这期间,负责惠南庄泵站及河北直管Ⅰ标、Ⅱ标工程的金结及机电设备建设管理,主要负责惠南庄泵站及北拒马河暗渠工程的运行管理等工作,经历了工程建设、通水运行及完工验收的各个阶段。12年来,感受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宏伟,感觉作为南水北调人很自豪,深刻体会了工程建设的艰辛和工程运行的责任与压力。来到南水北调,我心无悔;经历南水北调,我心骄傲。

一、初到南水北调

2007年,我到惠南庄建管部(以下简称“建管部”)的时候,建管部才16人,管辖约26千米的渠道和一座惠南庄泵站的建设,大家每天都非常忙碌,很少待在办公室,而且至少一个星期才能回趟家,平日里都早出晚归,来回奔波在工程现场,督促、检查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及进度,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根本感受不到业主的优越性。经过短暂的了解工程情况后,我也很快加入到了“工程现场服务队伍”中。

在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及施工单位人员都说我太认真,管得细、管得严,我说:“南水北调工程无小事,工程质量好坏关键在于过程控制,在于每一个环节、每个细部的质量控制”。有一次,我在惠南庄泵站现场发现施工单位没有对压力钢管焊缝背面进行清根处理,焊缝两侧浮锈也未打磨清理就施焊,立即叫停施工,限期整改。当时,施工单位提出,工期紧,别停工整改,按规范要求将焊缝打磨干净后继续焊接,并说焊接完后还要经过超声波探伤检查的,能够保证焊缝最终质量。但我还是毅然决定停工整改,我说:“待探伤检查发现焊缝缺陷后再返工将更耽误工期,而且超声波探伤也是有一定比例的,也许缺陷就发生在未检测的焊缝上,如果是这样,将来启动水泵加压,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一人多岗,一专多能

2011年8月,建管部积极响应中线建管局的号召,派出以时任建管部部长蔡建平为首的7名人员到河南南阳参加淅川段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剩余留守建管部人员仅7人,一方面负责惠南庄泵站机组设备调试、试运行等工作,以及北京段永久供电、北拒马河暗渠穿河段防护加固等新增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负责建管部所辖工程临时通水运行管理工作。原有的处室已不存在,所有工作均按内容分工,每人承担了两倍或者更多的工作量,并且打破了专业分工,多位同志在摸索和学习中接手其他专业的工作。

我除了负责工程调度运行与维修养护管理工作外,还承担着计划合同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属于跨岗跨专业工作。我“干中学,学中干”,熟悉了合同与投资管理工作的内容、要求和特点,基本掌握了工程造价及合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要求,很好地完成了建管部计划统计、合同管理与投资控制等方面的各项工作,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综合素质。这期间,我还被短期派遣至南阳项目部,支援金结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建设管理等。

三、众志成城,奋力抗洪抢险

2012年5月9日,中线建管局成立了惠南庄管理处(以下简称“管理处”),同年7月,我被聘任为副处长,主持工作。也许是天公故意为难我,就任的几天后,北拒马河暗渠工程发生了“7.21”洪涝灾害。

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区遭遇61年以来最大降雨,拒马河行洪,22日上午10时,洪峰到达北拒马河暗渠中支河道断面。由于暗渠下游河道存在多处采砂造成的深坑,在洪水作用下,暗渠下游砂石坑土坡失稳并向上游溯源冲刷,至22日下午16时左右,中支北岸附近暗渠下游侧最大冲刷深度达约5米,冲坑距暗渠基底约2.3米,暗渠下游结构外露,出现面临失稳的重大险情。

险情发生后,建管部及管理处全体人员坚守现场,中线建管局领导在接到报告后迅速赶到工程现场,查看工程险情,连夜成立工程抗洪抢险领导小组,制订抢险方案。时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副主任张野、蒋旭光等领导亲临现场指导抢险工作。建管部及管理处积极组织现场运行单位、当地群众和武警水电部队等各方力量开展抢险工作。建管部部长蔡建平火速从南阳项目部赶回,直奔抢险现场指挥抢险工作;副部长戴昆带病坚持工作;副部长黄磊连续奋战在抢险一线,手臂皮肤被烈日灼伤,后经很长时间才得以恢复。已由建管部副部长调任中线建管局工程运行管理部副部长的孙晓峰,凭借他丰富的经验和人脉,穿梭于抢险现场、工程属地村镇、工程附近砂石料场,处理与地方政府、群众的关系。他曾半夜敲开南河村村支书的大门,请其帮忙组织劳动力,调遣载重汽车、装载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协调提供工程附近的卵砾料等,为确保抢险工作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自7月23日10时开始抢险工程施工,经过6天5夜的连续奋战,至7月28日18时,抢险工作基本结束,险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暗渠工程安全。

汛后,管理处组织对暗渠进行排空检查和安全检测,结论为北拒马河暗渠结构安全,可以继续承担供水任务。为消除北拒马河暗渠工程安全隐患,避免再次洪水时河床内砂石坑对输水暗渠结构产生不利影响,2012年11月建管部组织对北拒马河暗渠穿中支、北支段进行防护加固处理,于2014年6月底全部完工。

总结“7.21”抗洪抢险工作,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充分认识洪水的突发性、破坏性及对工程安全的影响力,不要以为北方水少、河流长期干涸,就不会发生洪涝灾害;对于防汛工作,我们要始终绷紧弦,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一次放松。这也是我每年汛前对管理处全部员工及各运行维护单位特别强调的。

四、攻坚克难,鏖战北京段永久供电工程建设

说起北京段永久供电工程的建设,可谓困难重重、难上加难,作为负责该工程建设的时任建管部副部长黄磊对此更是感慨万千。

北京段永久供电工程包括14处10千伏供电点、惠南庄泵站两回110千伏供电线路等。其中惠南庄泵站110千伏线路全长约19千米,位于京冀交界处,跨越北京市房山区3个镇16个行政村、河北省涿州市2个乡3个行政村,由于利益主体较多,征迁补偿标准不一,施工环境复杂,阻工严重,使得工程实施极为艰难。

北京段永久供电工程能否按期完成,将成为制约惠南庄泵站机组调试、试运行的关键,而惠南庄泵站机组调试又是影响中线全线正式通水的重中之重。对此,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将其列为影响中线全线通水的重大风险事项,并实施重点督办,要求2014年9月30日前必须完成惠南庄泵站110千伏线路建设并投运,为泵站机组调试创造必要条件。

建管部及管理处充分利用进度跟踪图,提高工作效率,密切与属地南水北调办及村镇等沟通协调,重视运用技术手段解决现场问题,努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度。尽管如此,建设进展仍然非常缓慢,特别是征地、拆迁等工作曾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施工现场阻工严重,施工单位难以进场施工。

为此,中线建管局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由党组副书记刘杰挂帅,负责协调解决征地补偿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工程施工创造条件。刘杰副书记既要“求”,多次与国家电网公司有关部门、北京电力公司等沟通协调,落实错峰接入和调试区间;他还注重“呼”,一一走访各乡镇、各村委会,与各位负责人促膝谈心,解读政策,宣传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希望取得各级政府的支持,做好老百姓的思想工作,针对征地补偿问题推心置腹的交换意见;他还注意“磨”,顶着炎炎烈日,奔走于田间地头,与阻工的老人聊天、拉家常,苦口婆心地劝说,承诺按政策兑现占地、拆迁补偿,以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理解。

管理处也抽调人员组成青年突击队,几个现场督促协调小组凌晨5点出发奔赴各个施工面,晚上8点归来,全天十四五个小时现场蹲点,紧盯施工现场、督促加快施工进度,及时联系上级单位,协调解决征地拆迁、现场阻工等问题。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阻工的难关被攻克。2014年7月26日北京段10千伏线路全部完工并送电,9月29日凌晨4时整,惠南庄泵站110千伏线路正式带电投运,提前一天实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制定的建设目标。

五、精心组织,圆满完成惠南庄泵站机组调试

惠南庄泵站机组调试是确保中线全线正式通水运行的关键,而泵站设备自2008年安装完成至调试当时,停运状态已超过6年之久,设备能否正常运行,调试是否顺利,当时心里没底。

在泵站110千伏线路投运后,2014年10月,建管部紧锣密鼓的组织开展泵站机组调试工作。我负责泵站水力机械设备调试的技术管理和现场协调等工作,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了调试及试运行方案的编制、审查,组织监理、施工单位按照批准的调试方案实施,协调设计单位、设备厂家做好技术服务,及时解决现场技术问题,促进了调试工作有序进行。

惠南庄泵站设备技术复杂、专业性强,调试工期紧、难度大。我积极配合调试主要负责人——时任建管部副部长戴昆,组织各调试单位参与制订调试方案,还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按专业将调试工作划分为7大项130个小项,并制成图表,使调试工作进展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建立调试工作周例会制度、日常检查制度、问题跟踪追查制度等。

调试期间,先后解决了液控蝶阀关闭曲线整定、变频器调试、技术供水系统水量优化分配、水泵电机联轴等工作难点。在设备通电检查及调试过程中,陆续发现部分设备或元器件出现老化及损坏情况,特别是电子元器件、变频器内部冷却水软管等。为保证调试工作按期完成,经请示中线建管局同意,采用“特事特办、发现即解决”的方式,组织实施上述零部件的采购和维修工作。2014年10月20日完成全部8台电机的空载试验,10月29日完成水泵机组闭阀造压试验,具备泵站试运行条件。

六、惠南庄泵站试运行意外中断,奋战变频器技术供水系统改造

2015年5月7日上午9时,开始进行惠南庄泵站试运行工作。试运行过程中,我担任试运行验收工作组的运行维护组组长及水情调度组组员,负责协调、解决运行值班、检修维护、水情调度等方面的工作。5月9日凌晨1时14分,正在试运行的机组相继因变频器冷却水流量低,导致变频器温度高而停机。5月9日12时许,泵站试运行工作被迫中止。随后,泵站试运行验收委员会主任——时任中线建管局副局长郑征宇,紧急召集各相关单位分析原因,研究处理方案。经解体变频器板式换热器检查,发现技术供水系统水体中的絮状物堵塞板式换热器流道,是造成变频器冷却水流量低的根本原因。

在分析技术供水系统水质影响变频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同时发现在炎热季节,技术供水系统水温将超过变频器运行的允许最高温度(28℃),影响变频器的正常运行。为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围绕解决变频器冷却水絮状物及水温超高等问题,开展技术供水系统改造方案的研究。

2015年5月10至17日,郑征宇副局长带领相关人员赴天津、上海、北京等地,考察、调研变频器用户及水处理装置、冷水机组、冷却塔等相关设备,我也随同考察、调研。根据考察、调研情况,比选了砂滤、膜滤等水处理设施的直接换热系统、冷水机组单一冷源及复合冷源的间接换热系统等多种改进方案,经过多次讨论、比选、优化和完善,最终确定采用冷水机组+冷却塔的复合冷源间接冷却方案。

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及中线建管局要求,技术供水系统改造必须在2015年7月10日前完成,也就是说设备采购、交货、安装、调试总工期不足一个半月。这么短的时间,如果按正常程序招标采购是完不成任务的。对此,郑征宇副局长勇于担当,果断决策采用询价方式选择冷水机组、冷却塔等主要设备供应商,并要求其必须优先供货,为设备安装、调试等赢得时间。他还多次组织优化施工方案,调整施工工序,在设备交货前,实施设备基础、管道配置等前期工作,对于冷水机组等主要设备,派人驻厂监造。施工现场,建管部、监理及施工单位人员更是采取加大资源投入、多开工作面、加班加点等方式抢工期,工人们吃饭都是在施工现场,累了就靠着墙角休息一会儿,然后接着再干。中水七局的一位班长闫黎明,我们平时称他为“小胖”,由于长时间连续工作,在连接完一段管路等下节管路的间隙时间,躺在施工平台上睡着了,我们给他拍了张“最美睡姿”。中水七局的项目经理刘大功对我说:“确实太累了,走路都想睡觉”。是的,那段时间大家没日没夜的,太辛苦了!我每次回到宿舍,啥都不想动,有时都没洗漱就倒在床上睡着了。日夜辛劳换来了丰收的喜悦,2015年7月7日,技术供水系统改造项目完工。7月13日10时7分,时任中线建管局局长张忠义在惠南庄泵站中控室激动地宣布:“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惠南庄泵站试运行圆满成功!”随后,泵站转入正式加压输水运行。7月16日,通过了惠南庄泵站机组试运行验收。

惠南庄泵站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上唯一的一座大型加压泵站,是南水北调中线这一供水大动脉上的“心脏”,是向北京供水的“咽喉”“水龙头”,承担着向北京供水的重要任务,其位置重要、作用关键。自2014年12月南水进京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向北京供水约11亿立方米,已成为北京城市供水的主力水源,在城市自来水供水中,南水占比已超73%,直接受益人口1200余万人。如惠南庄泵站发生输水中断等事故,其政治影响巨大,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泵站运行任务重、责任大、压力大。

惠南庄泵站机电设备多,系统复杂,又有单、双线输水及小流量自流、启泵加压输水等多种运行方式,运行工况复杂。同时,泵站设备自2008年安装完成至今已有10多年,特别是电子元器件和自动化设备存在老化等,设备设施运行已逐渐进入故障集中高发期;另外,泵站110千伏外电源供电电压异常波动、停电等情况时有发生,使得泵站运行机组突发故障停机的隐患较大。

突发故障停机后,由于泵站上、下游均无调蓄水库,使得上游水位迅速壅高,部分渠段存在漫堤风险,危及渠道安全;而下游供水流量骤减,甚至中断供水,北京将需要启动供水应急预案,紧急切换水源。自2017年7月13日泵站正式加压运行以来,因泵站110千伏外电源停电、电源异常波动故障及泵站内设备故障等原因引发的突发停机20余起。每次停机后,我们均响应及时,处置正确得当,快速恢复了供水流量,未对上游渠道运行安全及北京供水安全造成影响。针对泵站设备设施老化及110千伏外电源供电不稳定等问题,采取了积极措施,如加强工程巡查及日常维修养护,并充分利用冬季北京需水量相对较少的时机,每年开展冬季检修工作,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修、缺陷处理、预防性试验及更新改造等,尽可能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七、冬季检修,为工程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自2015年7月惠南庄泵站正式加压运行以来,共进行了4次冬季检修工作,每年的冬季检修,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且跨越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同时又处于低温季节,特别是室外设备设施检修、前池及管道内清淤、检修等,其工作环境及条件极差。对此,管理处成立了“泵站冬季检修党员突击队”,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激励克服困难,激发高昂斗志,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从而提高检修工作效率。检修期间,我身先士卒,带头深入检修工作现场,检查、指导检修工作,特别是经常进入暗渠、前池及进出水管道内部,检查工程完好情况以及清淤等检修工作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等。我注重协调解决检修工作中的问题,根据检修工作实际,优化检修工序,合理调配资源,及时调整进度计划,并督促加快检修进度。我先后主持完成了惠南庄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液控缓闭蝶阀、机组技术供水取水口的改造,做好拦污栅更换、电缆整理、电气设备机械钥匙闭锁系统加装,增设进口闸防冰冻装置等主要项目。历次冬季检修中,管理处及检修单位人员,加班加点,攻坚克难,确保了安全、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各项检修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惠南庄泵站机组稳定运行、保证供水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电话“恐惧症”

我基本上没有关过手机,晚上睡觉也是把手机放在枕头边,生怕错过一个重要电话,最怕接到值班人员电话,特别是晚上和我不在泵站的时间,心里总不踏实。

2016年2月14日凌晨4时8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中控室值班人员报告:泵站进口闸拦污栅前冰块聚集,并堵塞拦污栅,泵站前池水位骤降,可能面临运行机组停机的风险。我急忙披上衣服,快速奔至泵站进口闸。经过短暂察看情况后,立即启动冰塞应急预案,组织人员通过采用钢钎、清污机抓斗等进行破冰,并利用清污机不间断捞冰。当时正值寒冬,特别是凌晨,温度很低,抢险人员个个都冻得面红耳赤手发僵,可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搓搓手、揉揉脸,暖和暖和。经过约1个半小时的破冰、捞冰,清除了堵塞拦污栅的冰块。处置过程中,泵站前池水位最大降幅达2.2米,但因发现及处置及时,未造成泵站机组停机及北京供水流量减少的事故。

2018年4月30日0时45分,电话铃响起,似条件反射一般,我从床上弹起来抓起电话,值班人员报告说泵站进口闸东侧清污机在3号拦污栅孔清污中,西侧钢丝绳断裂脱落,清污机抓斗落入水中。我立即赶到泵站进口闸现场,研究打捞抓斗方案,利用现场材料制作打捞专用工具“钩子”,采用“双清污机+导链”步进的方式进行打捞。经过5个小时抢险,将抓斗成功打捞上来,并修复清污机,保障了泵站供水未受影响。

2018年4月7日,那是一个星期六,我难得在家休息一天,18时24分,我正准备吃晚饭,电话铃响了,中控室值班人员报告泵站110千伏线路20号铁塔上飘挂有防尘网。我跟妻子说:“现场有点急事需要马上处理,不吃饭了。”妻子说:“饭菜都做好了,吃口再走吧!”我边换衣服边说:“来不及了,不吃了。”随即背了一个双肩包就出门了。赶到20号铁塔现场后,大片防尘网挂在铁塔横担与线路上随风飘荡,很可能造成线路接地或短路导致停电事故,我果断决定采取“申请电网单路停电、泵站左线两台运行机组停机并转小流量运行、维护单位连夜抢修”的紧急措施,经过12小时的连夜处置,成功将飘挂物清理,避免了电网停电、泵站停机事故的发生。

10余年工程建设,10余万建设者艰辛劳动,半个多世纪的南水北调规划蓝图终于变成了现实。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脉,如盘龙在野,在广袤的中华大地蜿蜒北上,承载着润泽北方的光荣使命!作为一名亲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人,12年风雨兼程,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看到工程沿线5800多万人喝上了甘甜的南水,我无比欣慰与自豪。我将继续秉承“志在南水北调”的初心,勇担调水使命,扎扎实实做好运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当好工程的守护者,为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挥更大的效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唐文富 编辑:张小俊

模板/data/web/wwwroot_release/nsbd_news/ template daohang.template.html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