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有我】最美逆行者郭林
“7.20”这个日子我将永生难忘。
当天郑州上空被形似“一口锅盖”的乌云笼罩着,工程现场已连续下了三天的雨,并且是越下越来劲。
下了多大的雨,后来网友这样比喻:千年一遇大暴雨,一小时下了150个西湖。三天累计降水量相当于下了317个西湖。可想而知,这个场雨多大!
作为一名南水北调运行管理人员,我的任务很明确:“用尽洪荒之力,守护工程平安。”
南水北调郑州段工程地处郑州三环与四环之间,工程就像巨龙一样穿越了郑州市四个行政区,日常周边人员活动密集,这个时候工程如果遇险后患将不敢想象,守护工程安全就是守护住老百姓的安全。
我接到具体的任务就是“死守贾峪河倒虹吸进出口,现场紧盯河道水位上涨情况,15分钟一次记录,然后对雨情水情进行研判报告防汛指挥部。”这是接到了工程上游的常庄水库险情通知:水库水位猛增只能通过泄洪来解除危机。
放在平时,盯工地这个任务绝对算是轻松的。但是那一夜,真艰难。
雨水就像瀑布一样浇在身上,两手不停的巴拉脸,尽量让眼睛看得更清楚,远眺河道......耳边全是翻腾汹涌的洪水拍打堤岸发出洪隆隆鸣声,当时水尺已经超过了警戒水位,水尺已被洪水淹没。我就像一个守望者塑像,紧盯着渠道。
晚上7点49分,暴雨丝毫没有停歇迹象,越下越大......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况,贾峪河倒虹吸进口的水,达到有史以来最高。
手机拍照进水,但是不妨碍用,已经顾不上了。我全身没有一处干的地方,只祈祷手机能顶得住,因为就靠它来传递信息。这时脚下的积水,慢慢的已经快到膝。采集完照片,鞠着身蹲下来,同事两只手帮我护着手机屏,信息要第一时间传达到防汛指挥部,这是上级决策输水调度指令的重要依据。
人能顶得住,手机不一定。与同事商量后,我跑着去驻点拿把雨伞,为手机撑上保护伞。淌着深过小腿的水,步伐迈到最大,大步快跑起来,干渠里水流湍湍好像和我在赛跑,刚才身上还是一阵冷马上又是一头汗,心里只想着要尽快的折返。
雨在不停的下,贾峪河里的水疯狂的拍打着倒虹吸防护堤,在坡脚形成大大的漩涡,我和同事目不转睛的死盯着水位,心里暗暗祈祷水位能降下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晚上8点到12点贾峪河水位没有再继续上涨,我和同事的心渐渐稳定了下来。
凌晨0点45分,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我们陷入了恐慌。
“郭林,接到上游水库通知,有险情请紧急撤离危险区......”
当时已不能多想。我和同事奔向渠道大门,撤离路径是要开启关闭两个电子锁渠道大门,回到管理处办公楼再往渠道外撤离,路程大约有1公里多,在紧急撤离状态下,这条路走起来尤其艰难。我和同事相互拉扶,暴雨中跑出了百米冲刺的速度。
第一站跑到了管理处办公楼,我和同事分头行动,我去开车,同事他义无反顾的往办公楼里跑,他说“电脑里面还有很多宝贵的工程资料......”。
此时,灯火通明的办公楼空空的,我心里泛起一丝委屈。
一路慌张,一路惊恐,一直撤离到安全地带,见到了安全区的其他同事。我恐慌的心才稍稍平静......
后来我才知道。中线工程河南段工程沿线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郑州地区累积降雨量已达500毫米以上,受强降雨影响,金水河上游郭家咀水报告漫坝,人员紧急撤离。
我和同事们在安全区西四环桥下,都不自觉的朝着渠道方向观望。此时整个郑州市区开始变成一片汪洋,随处可见的抛锚车辆,道路塌方、断行,大雨,演变成一场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