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四部曲
一
检测之苦练内功
抓住青春年华,下一番苦功夫,练好“内功”,才能蓄满青春能量,走好人生之路,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时代的浪潮奔腾不息,时间忠实地记录下稽察大队检测队伍砥砺前行的足迹。这一年,他们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刻领悟南水北调是“国之大事”“国之重器”“生命线”的政治定位,化理论为方法,创造性地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检测工作的有效方法,把贯彻上级组织精神体现到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检测工作发展实践中去,经常同上级组织精神对标,同行业标准对表,及时校准偏差。他们用辛勤汗水勾勒出的画卷在接力奋斗、永不止步中逐一铺展。
融汇贯通,持续学习
苦练内功,要做到勤学。本领不是天生的,是通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勤奋好学来获得。稽察大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坚持提高各专业知识素养,自觉学习各种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文化知识,跳出“检测”看“检测”,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与视野。检测工作综合性、系统性强,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积累,做好检测工作需要精通众多专业,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学习。在这一年的检测工作中,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再提升,在学习的时间上注重一个“钻”字,在学习的范围上体现一个“广”字,在学习的内容上强调一个“深”字,在学习的运用上突出一个“活”字,做到了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
聚焦主业,比学赶超
稽察大队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抓检测队伍。检测工作专业性较强,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掌握设备规范、标准、方法,并对检测结果做出正确研判及建议。通过一年的检测工作磨炼,已经打造成长为一支高素质、高标准、高水平的专业检测队伍,围绕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再教育问题,稽察大队以基础理论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为重点,狠抓岗位业务培训,积极开展相关专业培训学习,殚精竭虑为培养队伍创造一切条件。坚持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均持证上岗。定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考核,坚持做到成绩不合格者不得从事检测相关岗位,待岗学习,直至考核合格达标方可重新上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测人员充分认识到,只有到基层去,敢于迎接实际挑战,去锻炼,去磨砺,才有切身的经历,才能更深的感悟。实践的道路是痛苦和欢乐并存,只有在不断的磕磕碰碰中才能积累成长。
内外兼修,夯实基础
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定正确的工作管理标准检测工作才能做出最好成效,也是推动检测工作科学发展的必要进程,稽察大队制定《水下机器人设备设施运行管理标准》《水下机器人维修保养规定(试行)》等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相关检测工作的标准化与统一性。检测工作外出作业施行“组长”轮值制度,进一步培养了既懂专业、又懂管理,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领导能力,既能从事检测工作,又能胜任对外协调联系的“复合型”人才,为将来走向市场提前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需要。
往日不可追,来日犹可为,春风浩荡战鼓急,百舸争流自当先。奋斗的一年成绩满满,坚定了检测工作继续发展的信心,今年任务艰巨,却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新的征程已然开启,以奋发有为的赶考姿态鼓足干劲再出发。
二
检测之善事利器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助力中线高质量是当前中线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进入新发展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着力推动科技与安全运行深度融合,促进中线工程运行管理实力大幅跃升。稽察大队瞄准水下检测技术科技前沿,自觉肩负起中线历史新起点赋予的重任,勇做中线科技创新排头兵,努力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创新高地。
沧海横流显砥柱,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在深入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面对纷繁复杂、量大面广线长的工程检测工作,局领导审时度势,赋予了稽察大队新的任务,用好“瞄准镜”、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迎战检测发展“主动仗”。根据中线工程具有规模大、渠线长、交叉建筑物样式多等特点,与行业领先企业联合研发出通用型、长距离、高抗流水中线版“定制”水下机器人系统装备。时至今日,水下机器人、地质雷达等一批先进的工程检测装备已成为检测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高科技手段,为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安全、供水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咬定青山不放松,与发展主题同频共振
中线发展关系北方发展全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应该注意到,工程设施设备缺陷隐患日渐增多、威胁水质安全的问题依然存在、极端天气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威胁。稽察大队检测工作利用水下机器人设备实现高清水下观察、声学扫测、精细测量等技术手段,解决了明渠、长隧洞、倒虹吸、箱涵、暗渠等多种工况检测问题,有力保障中线工程安全运行。我们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检测工作的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突发性,统筹谋划、建立健全系统检测模式,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测、系统治疗,做到“治未病”,让中线工程永葆生机活力。
学不成名誓不还,练就过硬新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作为一支立志成为水利系统“后来居上”的专业检测队伍,学习的路上永无止境。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虽然检测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占80%以上,但他们始终有那么一种“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始终有那么一种“能力不足”的忧患感,面对检测队伍成立伊始,稽察大队检测队伍与时间赛跑,毫不停歇地增强能力、磨砺本领,以“吾生有崖,而知无涯”的学习态度,永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一刻不停地学习,一刻不停地提升新本领。
壮士肋下三尺剑,夯实装备管理
装备管理是生产力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基础,是基础性、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核心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检测人员复合性素质,实现人机装备的最佳结合。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切实解决好经常爱护装备、熟悉掌握装备、严格管理装备、精心维护装备的问题。重视装备的全程管理,从装备的入编、配发到装备的升级、退役、报废等全过程,必须掌握装备的验收、交接、保管、使用、维护、修理等全过程管理的规律性,并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员管理的基础上,推行领机机长制,压实责任,保证装备完好率,减低故障率,保证装备生产力和战斗力的充分发挥。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立足中线新阶段,面对新发展,检测工作踏上新征程,我们的检测工作思路要始终与中线要求紧密对接,助力中线高质量发展,实现检测工作与中线新时代同行。
三
检测之望闻问切
《古今医统》曰:“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中医诊病,常采用“望,闻,问,切”,先看气色,再闻气味,然后问及症状,切其脉搏,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从而得到较准确的诊断。水下机器人检测,如同中医诊病一般,也要做到“望,闻,问,切”,要充分了解基本情况、认真检测分析水下情况,否则可能会误诊、漏诊,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还可能误导正常的运行管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望要深,要做到眼勤。在水下机器人检测前的现场勘探就是“望”。要看清并定性掌握待检部位的地形地貌,渠道建筑物类型,穿跨越工程布置,水流形态,水毁状态,处置措施、天气条件,道路条件等信息,为水下机器人选型、进场、布放、入水方式、入水位置等方案的确定奠定基础,便于做好水下机器人检测的准备工作。
闻要真,要做到耳勤。听取管理处等运管单位对待检部位的情况介绍就是“闻”。运管单位对现场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水下机器人检测前要虚心认真地倾听运管单位对待检部位存在问题及发展变化等细节的介绍,充分了解运管单位对待检部位的检测意图及期望,以确定水下机器人检测的目的,使水下机器人检测做到有的放矢。
问要实,要做到嘴勤。向运管单位询问以更全面了解待检部位就是“问”。通过“问”要定量掌握待检部位的基本概括,水文地质,调度情况,安全监测值的变化,水毁情况、处置措施等信息。同时,对“望”和“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疑问及运管单位对待检部位的初步判断,也要通过“问”了解核实清楚。“问”是个用脑分析问题的过程,是水下机器人检测的重要步骤,可为水下机器人检测后的综合分析奠定基础。
切要准,要做到手勤。“切”是水下机器人检测最核心的步骤,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水下机器人检测的过程,通过声呐、摄像、机械手臂等为待检部位“把脉”;二是指对水下机器人检测结果及“望,闻,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的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水下机器人检测要全面,要操控水下机器人对待检部位进行全方位的走到、看到,检测结果记录要准确,成果分析要正确。
水下机器人检测的“望,闻,问,切”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缺一不可的。前三步“望,闻,问”是水下机器人检测的准备工作,是最后一步“切”的基础,“切”是水下机器人检测成果的集中体现。只有以高度的责任感奏好水下机器人检测的“望,闻,问,切”四部曲才能为中线工程水下部分把好脉、找准病,为后续的开好方、治好病提供有力条件,为一渠清水向北流贡献力量。
四
检测之春夏秋冬
这一年,正直建党百年的荣光时刻,翻开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党史,满纸满篇都是碧血丹青、为国为民的牺牲和奉献,这是一部感天动地的战斗史、一部带领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史。无数党的优秀儿女在100年的漫漫征途中,用一腔热血践行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誓言。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党组织的带领下,这个以党员为大多数的集体,正是有了奋斗信念,正是有了“三个事关”的崇高使命地高度认同,他们始终能站在前列,顶烈日、冒酷暑、迎风雨、战霜雪,一次次操控着水下机器人潜入水中检测水下工程的运行情况,让水下工程缺陷无处遁形,有力地保证了渠道的安全运行。
春天,草长莺飞,丝绦拂堤,处处洋溢着生机。水下检测组早已整装待发,带着设备行走在渠道两岸,开启了一年的水下检测之旅。乍暖还寒的春天温差大,特别是北方地区还不时开启“大风吹”的模式。水下检测作业一般是“早出晚归”,一大早就出发,设备布设后中间不再停歇,到晚上回收设备后才能回到住宿地点,所以经常有“一天四季”的感受。中午也常常在野外轮流用餐,遇上风沙天气,就有饮着风,咽着沙的豪迈。长期的野外工作,也使很多人患有鼻炎,一到春天,顶着红鼻子,喷嚏连天。
夏天,骄阳似火,百花争艳,处处洋溢着热情。水下检测组最辛苦的时刻到了,“烈日灼灼挥汗如雨,细雨蒙蒙风雨无阻”是夏天水下检测工作的写照。白天的阳光肆无忌惮地炙烤着大地,热浪滚滚而来,此时水下检测工作也正干得热火朝天。检测人员晒得黝黑的脸上渗出了汗珠,滴滴答答地掉落在中线工程的角角落落。他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逐渐泛起了白色的盐渍,就像绘制了一幅幅写意山水画。傍晚的蚊虫扑面而来,此时正在紧张地回收设备,耳边时刻萦绕着嗡嗡声,一不小心就会被叮咬一口。遇到风雨天气,若不影响水下机器人检测安全,是不舍得停工休息的,虽然顶风冒雨,也比烈日下舒服许多。随着野外作业经验的积累,水下检测组总结出了过夏三法宝,绿豆水是消暑佳品,花露水是驱蚊利剑,雨伞帐篷是避雨神器。
秋天,天高云淡,果香阵阵,处处洋溢着喜悦。水下检测组最忙碌的时刻到了。此时是凝心聚力绝不松懈关键时刻,是攻坚克难的重要关头,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冲刺阶段。秋天的温差逐渐增大,如同春天又有了“一天四季”的感受,天气也可能开启“大风吹”的模式。
冬天,冰封大地,银装素裹,处处洋溢着祥和。水下检测工作到了收尾总结阶段。天气的寒冷并没有妨碍水下检测的步伐,查漏补缺依然忙碌。冬天的水下检测条件也比较艰苦,长时间的野外活动使身体冻成冰棍,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格外疼,野外午餐吃到一半就已经冰凉……。但是寒冷冰冻了身体,冻红了脸庞,冻裂了嘴唇,冻僵了手指,却冻不了责任在肩,使命在前的壮志雄心。一年的检测工作化成了一张张检测照片、一段段视频录像和一份份总结报告,看到同事赞许的目光,听到领导肯定的话语,所有的苦和累都一扫而光。
在经历了春的生机、夏的热情、秋的喜悦以及冬的祥和,水下检测组在每一个季节中都以独有的姿态和斗志来助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质量发展。他们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展现了紧张有序、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哪里有险情哪里就会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留下他们奋斗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