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一碗面,一群人,一条渠

时间:2021-09-14       文章来源:水质与环境保护中心
【 字体:

河南人爱吃面,男女老幼皆是。辛苦忙碌过后,弄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无论对疲惫的身体还是空虚的胃都是说不出的熨帖和满足。河南省是首屈一指的夏粮大省,但河南的面全国闻名,绝不仅仅是因为产地和口味,还有繁多的品种和浓厚的历史底蕴,最重要的是一碗面背后的勤劳和质朴。

我是一名“伪北方人”,生了一副北方大汉般的皮囊和一只叛逆的胃,起小就对面食不太“感冒”,但有幸到河南出过几次差后,让我开始对那里的面食情有独钟。初识河南的面,是工作之余朋友带我去品尝的一家羊肉烩面。后来,接触多了才更加了解,河南除了最负盛誉的烩面,还有打卤面、捞面、糊涂面、大刀面、芝麻叶杂面、鲤鱼焙面、浆水面等,而且每一种面都有独特的味道和由来。

7月底,一场大雨把所有人的心都带到了这片中原大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历了建成以来降雨强度最大、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特大暴雨,不仅各地城市严重内涝,工程安全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暴雨之下,沿线分局、管理处迎难而上,坚守现场、布设防护,不眠不休。紧要时刻,中线建管局迅速组织了一支20余人的突击队伍,分赴各地,支援防汛抢险工作。而我和财务资产部的张子潺也在此列,受命出征,第一次来到了位于河南省东北部的汤阴县。

初到汤阴,我们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现场工作中去:临时处置项目现场管理、修复项目工程量排查汇总、永久处置方案研讨等等。强降雨过后的连续高温,为现场工作人员带来了“蒸”和“烤”的双重磨炼。上午10时,烈日炙烤下,每个人的衣服都湿透了,粘在身上。可大家仿佛谁也没有注意这些,把脸上的汗胡乱抹掉,手搭凉棚,紧盯工作面,底气十足的声音总能稳稳地盖过设备的轰鸣声,传递给现场作业人员。

中午回到管理处食堂,一排青花大碗已经整整齐齐地摆在餐台上,里面盛的是热乎乎的刚出锅的面条,搭配上几片碧绿的蔬菜,看起来相当鲜亮、诱人。洗过手,我悄悄留意了一下,基本每个人取餐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拿上一碗面,再根据喜好取用一些蔬菜、水果。

“您好,咱这是打卤面,热面条浇上茄子肉丁的卤子,再淋上些香油蒜汁,可好吃啦!”可能是看到我们两个生面孔在取餐,热心肠的厨师专门跑过来说道。

食欲大开的我,超常发挥消灭了两碗面条后,胃里暖暖的充实感让我忘却了一上午的疲惫,边吃还边和同行的子潺闲聊,庆幸可以在这里与美食偶遇,也算得上是另一种收获了。

每天从现场大汗淋漓地回来,都能看到一碗碗盛好的面条,依然会有很多人取用,而我也入乡随俗般地继续享受那份爽口和清香,日复一日。终于,在几天之后与管理处负责人秦卫贞谈完工作,我忍不住提出了内心的疑问:“我发现咱们同志们真的好爱吃面啊?”

听到我这样问,秦卫贞微微一愣,然后笑了笑说道:“是这样的,打卤面本就是我们的地方美食,也比较适合夏天吃。”他顿了一下紧接着说道,“更重要的一点是,现在防汛应急工作任务很重,从降雨过程开始,很多人都是在连轴转,非常辛苦!打卤面吃起来方便,大家吃完可以抓紧时间休息,是我专门嘱咐食堂这段时间每天都准备些打卤面。”

秦卫贞的答案,让我颇感意外,未曾想到这位粗犷的汉子如此细腻。再次抬起头,他眼神中的坚定让我备受感染和鼓舞。他说:“这条渠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不确定她丝毫无恙,我们不敢休息,大家再累也要坚持!”

震撼之余,前两天去现场的路上,和管理处驾驶员闻师傅聊天的内容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自汛期预警开始,家住辉县的秦卫贞和家住焦作的主任工程师李华茂就没回去过,就连家住本地的杨国军也寸步未离。降雨开始后,职工们争相上阵,刚刚结婚的工程科骨干武立门婚假都没休就跑回来参加雨中排查,意外受伤的段开创,在社区卫生所草草包扎了一下头上的伤口,就匆匆跑去现场垒砌沙袋……每个人都在拼尽一切守护着这一渠碧水的安澜。

支援工作结束返程时,我和子潺并未和大家当面告别,因为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完成修复项目的后续工作,或在繁忙之余可以稍作休整,至少不枉秦卫贞的“一面深情”。

这面,值得回味;这人,令人敬佩。

愿他日和风煦阳,后会有期,可以再来一碗饱含深情的打卤面。

作者:王鹏飞 编辑:李东君
右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