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南水北调人的“长征路”

时间:2021-11-03       文章来源:河南分局穿黄管理处
【 字体:

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

“路上的雪被前面的人踩了,后面的人再踩上去就像滑冰一样。”“没有鞋子穿,战士们脚上的血泡是家常便饭。”“八九天一口粮食都没有。”……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这是红军老人长征路上的回忆。八十五年前的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将士,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平均年龄仅20岁;每百人拥有枪支40余支;平均每300米一名红军牺牲;16.6万红军将士战死或失散;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大小河流;攀越4000米以上雪山近20座;中央红军主力行程25000里;四路红军总行程65000余里;双脚丈量14个省。这一个个血红的数字,是我们红军将士一步一步踏出来的烙印;这一个个烙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长征路是一条筚路蓝缕之路,是一条布满荆棘之路;但长征路还是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是一条开创新局的道路。栉风沐雨,浴血淬火。长征,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远征。

85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取得了万里长征的胜利,85年后的今天我们享受着前辈先烈为我们打下的盛世篇章,但长征路就此结束了吗?

不,我们始终在长征路上前行,继承着前辈先烈的伟大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设计、建设到如今的运营通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敢于奋斗、敢于创新、敢于拼搏的共产党员。在南水北调的“长征路”上,他们攻克了“膨胀土”这个工程癌症,在沙河架起了凌空飞渠,横穿黄河打通了中线咽喉……一项项伟大成就,是南水人“长征路”上取得的胜利,是长征精神的弘扬。

中线工程总干渠总长1432公里;沿线24个大中城市,惠及京津冀豫7900万人;64座节制闸;102座倒虹吸;27座渡槽;1238座公路桥梁;51座铁路交叉;97座分水口门;54座退水闸……这一个个鲜活的数字是南水北调人“长征路”上取得的大小“战役”的胜利。

南水北调人的“长征路”同样少不了人民群众的通力协作。建设时期的丹江口水坝建设,十万劳动大军一锤一凿、一砖一铆建设出了“五利俱全”丹江口大坝;数十万移民群众背井离乡,为了国家重大工程无私奉献……

2021年的7月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迎来了建成以来的最大考验,连日的瓢泼大雨不仅在考验南水北调的工程质量,还在考验中线人面对困难的决心与勇气。南水人没有让党和人民失望,暴雨中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对渠道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细致勘察避免险情发生;遇到险情时,南水人遇堵则疏、见沟即平,将险情扼杀在摇篮之中。

但突发汛情也只是南水人漫漫“长征路”上的一次紧急战役,今年格外漫长的汛期也仅是我们征战过程中的一次持久战。汛期、疫情、水毁修复……一个个接连发生的“战役”不断考量着我们中线人的初心与使命。防汛专员夏海兵4个多月连轴工作,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觉悟;马占营暴雨时家中被淹,将家人安置后又立即回到了防汛一线;汛期又逢疫情,穿黄北岸派出站全员备防水毁一线,将中线人的责任担当落实在了防汛一线……这些鲜活的案例是我们“长征路”上常见的党员模范,他们用自身的行动证明着力保一渠清水向北上的信念。

峥嵘岁月,气吞河山穿凿了人间奇迹。铭记伟大长征,致敬先烈,我们南水人的“长征路”也定会脚踏实地,为国家水网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作者:梅阳 编辑:李东君
右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