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宠的小单车
管理处的车棚里停放着一辆小单车,说它小实在是情有可原,这辆自行车大约20寸,非常适合120厘米至150厘米高的青少年骑行,尽管20寸的自行车也可以通过调高车座高度承载成年人,但一般来讲身高170厘米以上的人骑行是难以伸开腿的。
这辆单车在车棚里也显得格格不入。车棚里的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除了落满灰尘、长期无人问津的,便是充满着生活气息、频繁使用的,这辆单车只有一层薄薄的灰尘,完全不符合上述两类情况,于是我推测这辆单车是属于某位职工的小朋友的。
直到一天傍晚,从管理处回家的路上,我遇到这辆单车和他的主人从坡上缓缓向我驶近,我难以置信地认识到原来这辆单车是属于管理处负责人秦卫贞的。自从汛期以来,秦卫贞的忧心、焦虑、疲惫常常表现在脸上,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放松愉悦的秦卫贞,映着夕阳,乘着晚风,迷你小单车上五十余岁的秦卫贞和小朋友没有任何区别,人高马大的秦卫贞停下来热情地和我们打完招呼后,又愉快地骑着小单车往管理处走。
管理处其他同事告诉我,秦卫贞之前经常骑着这辆小单车和同事们一起出去锻炼,晚上绕着渠道转一转,顺便就查看了渠道情况,或者是到附近的汤河湿地公园,欣赏生态美景。“为什么不买大一点的自行车,这辆车骑着应该很不舒服吧?”同事回答道,“这是秦处买东西送的,他一向节俭,说凑合着用,实际上爱惜东西的秦处骑这辆车已经好几年了,你看,这辆自行车还是很新。”
而秦卫贞和小单车一起出现的场景我再没有见过了,尤其是水毁修复项目开工之后,我意识到这辆小单车又“失宠”了,连休息时间都无法完全保证的秦卫贞放弃了一切休闲时间。习惯亲力亲为的秦卫贞对各个事务都很上心,要把控大局,亦要紧抓细节,要分配任务,亦要身先士卒,要体谅员工,亦要严以律己,中午吃完饭和其他分管业务的负责人绕着篮球场走两圈也在讨论工作,晚上在施工现场经常错过食堂的开饭时间,四轮车替代小单车更能提高巡渠效率,节假日?更是早就抛到脑后了……如此事例不胜枚举。
车棚里的小单车慢慢地又蒙上了一层薄尘,静静等待着和他的主人一起映着夕阳,送走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