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好党员示范岗
郭林正在测量U型排水沟构件尺寸
红色的线,白色的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拉成多个菱形,远观整齐划一,灰色的排水槽镶嵌在干渠两侧的护坡上,工人有的在挖沟,有的在布线,还有的正在往渠坡上运送构件,郑州管理处党支部党员郭林手拿卷尺,正在施工面抽检测量......
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郑州段工程须水河倒虹吸裹头,汛期过后,加紧对工程水毁部位进行修复,在现场对质量、安全、进度进行监管,是党员郭林的岗位职责。
郭林指着护坡说道:“以前裹头部位是植草护坡,这个汛期雨水多,长时间地浸泡,土体饱和后会出现滑塌,总结经验现场改进了方案,现在护坡上镶嵌了菱形的排水沟,再遇到大雨,水会自然地顺着菱形排水沟流走,就保护住了渠坡。”
“李师傅,从拉的线上看,这个槽没有在水平线上呀,勾缝前要再校正一下,保证不让它有误差,这是考验咱们技术的时候......”
郭林在现场言语鼓励着工友师傅。
“工人干活,就是比着干,上游与下游比,有经验的师傅们干得好要多表扬。”郭林解释,“这条线就是定位线,槽挖的直不直定位线是关键,槽深约有50分公,工人在水槽的底部再铺设3至5公分的砂浆垫层,上面才能开始拼接预制U型构件,每条连接缝不能大于3分公,最后进行砂浆勾缝连接。”
施工工序,环环相扣。郭林表示,这里有“门道”,其实就是质量管控的关键所在。
“就像这种,已经预制好的排水沟构件,在工厂加工养护后再运输到工地,工人再抬到护坡上,如果遇到破角断裂的,就算是心疼也不能用,偷偷用了受批评最后还得更换,这个没有商量的余地。”
郭林在现场严肃地提醒作业队长。
每日早出晚归,盯在作业面,站好党员示范岗,高质量完成水毁修复任务,兑现承诺,郭林心里压了两座“大山”。
他说,一座山是工程质量,另一座是工程进度。这个汛期雨水多共经历5次预警备防,汛期长达164天,工程现场10月下旬,才迎来黄金施工好时节。
施工作业面陆续展开,现场人工和机械随处可见,郭林心里明白:“越是大干,越是要严抓质量,土方填筑作业是最多的施工项目之一,前期雨水多,填筑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弹簧土’,人踩上去脚下会感觉一弹一弹的,越是压得遍数多越有弹性,这就是土料含水率过大,没有充分晾晒,不能为赶工期忽略了质量。”
郭林和施工方达成默契,严格把控每个开工面,由运管、监理、施工三方联合研判土料,作业面有了施工令,才能进行施工。
“抓上一把土,握紧成团,落地散开。”这是在现场检测土方含水率的“土办法”,郭林从工程建设期负责现场建设监管,到现在运行期负责现场运行管理,施工队伍管理和工程建设维护他总结了一套经验。
越过质量这座大山,再来盘算工程进度。
郭林说:“要想工程进度快,必须要制定施工计划倒排工期,每一道作业工序的衔接,工人和机械要科学调配,施工前期最怕的就是“窝工”。比如,一个作业面6个工人就够了,一下子上了10几个工人,人员成本上去了,反而作业量没有增加,施工方赚不住钱,队伍肯定就不稳定,进度就无从谈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出合理建议,施工队伍人员和机械科学分配,再引导作业队工序合理衔接,计划工期未雨绸缪。”郭林说,施工前期是最难的时候,盯在现场与施工队伍同舟共济,共同协作才能越过这座大山。
为了赶工期,大家一起想办法,把细节盘算到位。在工程现场,影响修复进度的就是天气。等到雨过天晴,提前把土料存放在桥下避雨的位置,天转晴进行二次倒运,土料能直接填筑作业,节省了晾晒的时间,进度自然加快。
有了这些好方法,修复进度加快了,施工队伍也稳定了,郭林说,现在就是一心一意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