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南水相遇的日子
夕阳下的长渠
有位作家说过:“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蓦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确实如此,我与南水用一朵花开的时间相遇,在我最美的年华里,用我最美好的姿态,遇见了她。
2018年,是我与南水相遇的第一年,那时的我还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怀揣着对南水的美好憧憬,步入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中,那时的我还是别人口中的“新人”。在管理处开展例行培训期间,我第一次来到了鲁山管理处;第一次见识到了综合规模世界第一的渡槽——沙河渡槽,感受到她的宏伟壮观;第一次进到了闸室、设备间、机房、控制室;第一次在炎炎夏日中对42.919公里的长渠开展例行“体检”;第一次接手了与水质安全息息相关的工作岗位——水质保护。就这样,在与南水初遇的时光里,我和她有了太多的“第一次”。
2019年,是我与南水相遇的第二年,那时的我已褪去了当初的稚嫩青涩,由当初的“小钞”转身变为“钞工”。同时2019年也是中线建管局实施“两个所有”问题查改工作机制的第二年,是实施“双精维护”的第一年,是开展全员调度值班试点工作的第一年。作为一名水质保护岗的工作人员,打铁更需自身硬,既要负责好一个岗位,管好自己的一块地,更要通过实践锻炼来掌握不同岗位上的不同专业技能,力争做好做实精细化维护,精准化定价。
2019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之际,我很荣幸地见证了她自通水以来累计调水入渠水量近3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当我看到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先后报道南水北调供给的水目前已经成为沿线多个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军,成为这些城市的生命线时,我心中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因为我守护的这弯长渠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成百上千运行管理人员的艰苦付出,更承担着人民的期望和作为主力水源永续北上的责任。
2020年,是我与南水相遇的第三年,也是全国新冠病毒疫情全面暴发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上下齐心抗疫,无数白衣天使逆行而上,奋战一线……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里,坚守岗位是南水北调人的使命,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情况下,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平稳运行,护送一渠清水永续北上便是我们抗疫最好的证明。疫情当前,我看到了作为守护“国之大事”的南水人,不惧疫情、不畏艰难、克服疫情管控所带来的种种阻碍,主动放弃假期、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看到了南水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主动作为;看到了南水人身体力行,传承和弘扬着“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
2021年,是我与南水相遇的第四年,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六年多以来迎来的最大一次考验。7月20日到10月4日期间,中线工程沿线遭遇有史以来最强降雨,降雨量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为做好防汛抢险工作,确保工程安全平稳运行,中线建管局专门召开强降雨应对专题会,针对工程安全度汛的严峻形势,提前谋划,精心部署,未雨绸缪。雨情如令,管理处迅速进入战时一级备战状态,结合工程现场实际,细化防汛工作方案,全员到岗,上下联动,全面防备,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住,打得赢”,雨中夜巡,开挖临时导流沟,疏通排水沟、截流沟,以实际行动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2022、 2023、2024……我和“她”还会有更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