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登英雄路,重温奋斗史——禹州管理处开展“追寻红色印记 传承革命精神”活动
参观禹西抗日纪念馆
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11月24日,禹州管理处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赴禹西抗日纪念馆、鸠山大学、英雄山等禹州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红色历史,倾听革命故事,回顾党的奋斗历程。
大家早上8时30分从管理处出发,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首先来到禹西抗日纪念馆。此纪念馆位于禹州市鸠山镇,1944年,八路军先遣支队挺进中原,浴血奋战,开辟禹西革命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发展地方武装力量。馆内陈列着许多八路军用过的水壶、衣服、枪支等,大家陷入了沉思。在这个山多地少、土薄石厚、沟深坡陡、岩石裸露的革命根据地,八路军带领当地村民痛击日伪军,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白骨三千万,血溅整八秋。神州遭浩劫,万恶日寇仇。全民奋抗战,江河热血流。正义终胜利,纪念莫忘忧。”禹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虽短短10个月左右的时间,可军民团结抗击日伪斗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及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在禹西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人民将永志不忘。
随后,大家来到禹州市鸠山红专大学参观学习,重温红专大学师生劳动建校和艰苦创业的不凡岁月。目睹了当年教职工住的办公场所和学生宿舍,不禁感慨。在当时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能够在这荒郊野岭建起一栋如此规模的大楼,真是奇迹。风雨飘摇六十余载,“红专”大学仍矗立在此。绕教学楼外围参观,红砖墙瓦,苏联建筑风格将我们带回到上个世纪,大家再次被老一辈党员克服万难、艰苦办学的坚韧精神所深深打动。
最后,大家来到最后一站——禹州市鸠山镇英雄山,一起重走革命先辈之路,感悟老一辈党员“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登上英雄山六角亭,举目四望治山成果,一副“江山多娇”的壮丽画卷映入眼帘。60年过去了,亭子虽年久失修,已不能遮风挡雨,但茂密的柏林让鸠山一年四季身披锦霞。这是那一代人用智慧和汗水,乃至青春和生命,为我们留下的绿色遗产,同时也留下了“艰苦奋斗,人定胜天”的宝贵精神财富。
通过此次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广大职工干部集体接受了一次生动系统的党史学习教育,重温了革命年代的奋斗历史,学习了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更加坚定了保障南水北调平稳运行的初心和使命。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参观学习作为自我提升的新起点、自我净化的新开端,继续发扬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创业,攻坚克难、无私奉献、迎难而上的高尚品格,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