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七周年——南水北调公民大讲堂走进鹤壁市鹤翔小学
讲师与学生互动
2002年12月2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实施阶段。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通水,它对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21年12月8日,在我们仍为建党百年额手称庆之际,也即将迎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七周年。这天,鹤壁管理处公民大讲堂走进鹤壁市鹤翔小学,与200余名师生共同祝愿南水北调生日快乐。南水北调既是一条调水线,也是一条生命线,自全面通水以来,中线工程累计输水超435亿立方米,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130个县供水,已成为京津冀豫沿线大中城市主力水源,受益人口连年攀升,直接受益人口达7900万人。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受水区供水格局,改善了用水水质,提高了供水保证率。通水七年来,南水北调中线鹤壁段渠段通过袁庄、三里屯、刘庄分水口以及淇河退水闸,向鹤壁、濮阳等周边城市供水近9亿立方米,连续12次向鹤壁淇河生态补水近1.15亿立方米,既为鹤壁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支撑,更有效缓解了淇河水资源不足问题,发挥了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南水北调的受益者,学生在大讲堂上与讲师积极互动,切身感受“国之大事”的魅力和十二年建设的艰辛与不易。
学生代表发言
讲师从水是什么、中国水资源状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方面,讲述水资源短缺形势与南水北调“国之大事”的意义。《印象中线》宣传片带领学生穿越云层,俯瞰穿黄工程、沙河渡槽,一睹中线风采。通过短片了解南水北调背后的故事,建设期无数技术人员攻坚克难的缩影和无数移民背井离乡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台下的学生感动不已,眼中闪烁泪光。大讲堂上,讲师还用工程模型演示倒虹吸和渡槽运行原理,通过穿戴救生衣学习防溺亡知识,利用水质小实验展示中线优良水质……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课堂末尾,工作人员与全体师生起立共同祝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7周年,生日快乐!”
课堂结束后,部分学生意犹未尽,有的慌忙地在《跟着小水去探险》任务书上填写学习感悟,有的跑到讲台前与管理处职工共同聊起了南水北调的一些基础知识。“南水北调工程太壮观了,这里的叔叔阿姨也非常辛苦,我也要做一名南水北调的小志愿者,珍惜水、保护水,成为南水北调的安全宣传员。”现场学生表白自己的心声。
如今,工程由原来规划的补充水源,转变为城市用水的主力水源,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日益显现,社会反响良好。千里南水来之不易,点点润心田,滴滴需珍惜。本次南水北调公民大讲堂完满结束,此后,200个炽热的少年也将阔步前行,一同珍爱水资源,守护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