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长渠清如许,源头活水来——南水北调公民大讲堂走进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时间:2021-12-15       文章来源:河南分局宝丰管理处
【 字体:

向学生展示物联网锁

向学生展示物联网锁

“18.66、37.19、45.1……89.03!从2014年度的18.66亿立方米到2021年的89.03亿立方米,年供水量逐年攀升,七年间南水北调工程都经历过什么?南水北调的运行管理人员又都做了什么?这节课由我带领大家一起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前世今生’!”。12月9日,在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的多功能报告厅内,宝丰管理处工作人员富有感染力的讲解,给200名学校师生代表带来了一场“特殊”的讲座。为庆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七周年,全面宣传南水北调工程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宝丰管理处组织南水北调公民大讲堂入校宣传活动,首次将南水北调公民大讲堂搬进大学课堂。

“国之大事”之美——穿山越河引惊叹

“没想到水利工程竟然能建得这么美!不愧是“国之大事”!”在讲座现场,观看了南水北调宣传片后,来自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系的师生惊叹不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大名鼎鼎的陶岔渠首大坝、南阳彩虹桥、方城风车、平顶山沙河渡槽、郑州穿黄工程、西黑山分水口,还有倒虹吸、渡槽、暗渠、涵洞、泵站等多形式的建筑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座一个水利工程博物馆。每一个建筑物都闪烁着数万名建设者的工匠精神,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在确保工程运行安全的同时,也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增加了不少“网红打卡地”。

“自渠首、出陶岔、穿黄河、盘桓于崇山峻岭间,最终润泽京津。在1432公里的长渠上,每一公里都凝聚着水利人的心血;在沿线的159座输水建筑物上,一砖一瓦尽显中国建筑之美;在覆盖全线的远程自动化操控系统中,每一个设备都是南水北调运行管理人员智慧的结晶!”丹江口水库有多大?世界第一渡槽有多长?穿黄工程有多难?……管理处工作人员时而闲庭信步,时而慷慨激昂,用一组组数据、一张张图片向在座师生进一步展示着南水北调的巍峨壮观。

“国之大事”之利——补水惠民显效益

南水如何解北方之渴?沿线河流为何重现生机?南来之水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多少效益?带着这些疑问,大讲堂来到了第二个环节,管理处工作人员再次用一组组数据和近年来地方媒体关于生态恢复的相关新闻报道,向师生展示南水北调的生态效益。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全面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超435亿立方米,“南水”已成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沿线24余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过7900万,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以上。已累计向沿线51条河流生态补水超69亿立方米,大大改善了受水区河湖生态环境,受水区地下水位也止跌回升。在北京,南水北调水占城区自来水供应量的75%。在天津,14个区居民全部喝上南水,占天津城区日供水量的95%以上,南水已成为天津供水的“生命线”。河北80个市县区用上南水。河南受水区37个市县全部通水,郑州市南水的占比也达到了90%以上。

“国之大事”之责——安全宣讲入人心

讲座现场时而掌声不断、时而严肃静谧,在讲座的第三个环节,宝丰管理处的讲师针对水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以及严峻的用水形式进行着重的讲解分析,并呼吁全体师生节水护水,养成科学用水的好习惯。最后,讲座以一部《让生命之水与安全同行》的防溺亡宣传视频结尾,讲师通过视频,将南水北调总干渠的输水原理以及预防溺水自救知识向广大师生进行讲解,使广大师生对南水北调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防溺水意识。

值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七周年之际,南水北调公民大讲堂走进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意义非凡。本次大讲堂的受众均为心智成熟的大学生,他们正处于确立人生远大理想的关键时期,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站在新的转折点上,急需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舆论引导。“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必将感染他们,激励他们,以致成就他们。这次宣讲或将成为他们的一次思想启蒙,指引他们朝着更加精彩的方向不懈努力奋斗。

活动合影

活动合影

“这次讲座很‘解渴’,不仅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了工程知识,接收了防溺亡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了、学习了南水北调精神!从工程论证到移民征迁,从开工建设到如今的通水七年,南水北调工程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战天斗地、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理应对这种精神进行学习与传承!真心希望你们多来几趟,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南水北调,去传承这种民族精神!”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校常务副院长徐宗华在此次讲座结束后说道。

作者:毛鹏飞 文/图 编辑:李东君
右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