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风雨中的一面旗帜——记辉县管理处党支部詹贤周

时间:2021-12-15       文章来源:河南分局辉县管理处
【 字体:

詹贤周在检查救生设施

詹贤周在检查救生设施

詹贤周,中线辉县管理处安全科负责人,一名在辉县为数不多的外地人。他的老家在美丽的海南,那是很多人梦寐以求工作、生活的地方,作为一名从南水北调建设期至运行期为数不多的“老人”,南水北调这四个字,已在他身上已留下深深的“烙印”。

从南水北调的建设到现在的运行管理,他一路走过,对南水北调的感情无法割舍。如今,作为安全科负责人,他背负工程安全的责任,始终一如既往地认真负责,把工程安全扛以肩上,始终冲在第一线,践行着入党时许下的铮铮誓言。

2021年7月11日,河南辉县迎来了极端强降雨,为了保障工程安全,南水北调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逆行在暴雨中。詹贤周作为一名党员,他主动要求加入第一批次巡查小组,在大雨中对工程进行雨中巡查。他巡查至刘店干河,发现截流沟内大量杂草被钢栅栏阻挡,导致截流沟内水位上涨,淤堵严重导致排水不畅。詹贤周将雨伞收起来,试探了一下水深,完全漫过了胶鞋的高度,他当即决定将裤腿卷起,光脚进到截流沟。截流沟内的水有些湍急,水深已经埋没到膝盖,他躬着腰,一手抓住钢栅栏,一手将淤积的杂草树枝捞出,此时他已忘记,他的腰椎刚做完手术1个月,直至截流沟排水恢复正常后,他才松了一口气,继续投入到接下来的巡查中去。

2021年7月21日晚,辉县辖区连降暴雨,多处河道急剧过流,渠道沿线多处外部交通路段被水流冲断,下游交叉河道小蒲河上游水库溢流,小蒲河段渠道外围水流不断汇流,水位持续上涨。詹贤周听说后,意识到险情有可能要来临,如果不及时处置,险情有可能要扩大,此时,詹贤周不顾道路险阻,立即组织本组巡查人员赶赴小蒲河出口。当天晚上雨下得很大,辉县市区多条道路积水较深,他却说,到小蒲河的道路在他日常巡视中不知走了多少遍,安全的道路在脑海里深深地印记。

在他的带领下,巡查人员顺利到达小蒲河倒虹吸,此时,雨依然在下,左岸水流急剧暴涨,有可能出现外水漫堤入渠的风险。詹贤周不顾暴雨的侵湿,立即组织现有的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利用现有的铁锹、麻袋经过一夜奋战,筑起了一道道防堤,利用机械疏通截流沟水流,汇入河道,看着慢慢回落的水位,他才松了一口气。凌晨3时,他在工作群中发布了一条消息:“小蒲河左岸截流沟临时处置完毕,但目前雨势较大,需进一步观察。”放下手机后,他与同事轮流值守,时刻关注着来水情况。

詹贤周在石门河倒虹吸应急抢险

詹贤周在石门河倒虹吸应急抢险

詹贤周说,及时的雨中雨后巡查对于防汛来说特别重要,经验来自于教训,说着他回想起了2016年那年,那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让詹贤周难以忘记。

7月9日那天,辉县市遭遇特大暴雨,詹贤周当天巡查至杨庄沟排水渡槽,眼看着渡槽进口来水越来越大,立即向上级汇报情况。詹贤周在现场负责防汛物资分配和协调,待抢险队伍赶来后,他和部队、民兵、地方抢险队伍纷纷加入到抢险过程中,用沙袋垒起防水墙,用铁锹挖出一条导流渠,抢险结束后詹贤周坐在警示柱上,泥泞的双手已经红肿了,双脚发白肿胀。

2016年“7·9”结束后,刚过10天,那是一个让詹贤周无法入睡的夜晚。7月19日,辉县再次遭遇大暴雨,西北部山区暴发山洪,梁家园渡槽出险、韭山桥上游出险、峪河暗渠出险……一时间所有人都紧张起来了,詹贤周立即前往梁家园渡槽抢险,用沙袋垒起防水墙,众人接力、团结一致终于在晚上8时控制住了险情。

从梁家园渡槽到峪河暗渠需要10分钟的车程,他让司机一快再快,因为峪河暗渠才是最让人担心的,电话中得知峪河水位还在上涨,洪水在不断地冲刷着裹头。到了峪河暗渠出口后,他站在暗渠出口的裹头上,看着近在眼前的洪水,望向身后的暗渠,他在建设期付出的心血正在被洪水不断地冲刷,像是苦水一直在肚子里翻腾,心中苦楚难以言明。他与同事一起商量对策,现场负责人安排他负责协调抢险物资。当地部队赶到现场后,他看到人民子弟兵不顾一切,穿着救生衣,系上救生绳,只身跳入洪水中,向铅丝网里运送石块,他抓紧协调铲车运送石料,保证充足的抢险物料,和部队一起接力抢险。石笼入水翻起土黄的洪水,詹贤周借着手灯,看到了洪水中的子弟兵,看到了两面鲜艳的红旗,一面是红一连,一面是党旗,他说那一天在漆黑的夜空中看到了党的光辉。

2021年1月詹贤周通过党支部的考察,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7·20”暴雨过后,河道水流慢慢地退去,石门河受超大流量的冲刷,造成倒虹吸出险。詹贤周作为一名党员先锋,他主动报名,投入到应急抢险中。面对暴雨过后的艳阳烈日,詹贤周穿梭在施工现场的每个角落,检查着现场人员的安全、施工的质量,调配着施工资源,组织着抢工,与时间在赛跑,主汛期仍未结束,谁也不能确定是不是还有强降雨,越早抢险完毕,工程安全才有保障。为了能顺利地完成石门河的抢险任务,詹贤周一心扑在施工现场,直至结束,他才发现已有1个多月没休息,也没回过家。他说,这种情况家里人都会理解,都会支持的。这就是他,关键时刻都能在他身上看到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

作者:朱昊哲 李玉平/文 朱昊哲/图 编辑:李东君
右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