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黄工程研学课程荣获2021年河南省研学实践教育特色课程
12月17日,穿黄工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研学课程“大国重器 江河相会”经过各地推荐、专家评审和展示答辩等程序,被确定为2021年河南省研学实践教育特色课程。
此次评选是由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三部门共同举办,旨在挖掘河南研学资源优势,突出河南地域特色,扎实推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五个一”精品工程的一次活动。
穿黄工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立以来,研学线路曾荣膺河南省教育厅精品研学线路,这次课程又被评为河南省研学实践教育特色课程,这些成绩既是对穿黄管理处研学教育的一次次肯定,也是对将来研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是建党百年和集团公司成立一周年的历史交汇点,南水北调工程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穿黄工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也应脱离以往研学模式和思路的桎梏,打破过往轻松来访式的路径依赖,全力开创新的研学概念。
研学基地一直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一主题,文化是一个国家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华夏文明作为几大文明中从未断层保存至今的原因,深刻昭示了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巨大影响力。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于身心发育尚不完全的中小学生来讲,从小培养文化自信尤为重要,被圣诞节和万圣节这种西方节日包围,影视作品中充斥着嘻哈次元等国外元素,只有正本清源,及时向他们展示中华文化的强大,才能确保他们以后行稳致远。
穿黄研学基地一直致力于以周边丰富多样的文化禀赋为抓手,不遗余力的在研学过程中适当融入黄河文化讲解。他们站在观景平台上时,观往上游,除了近在眼前的杜甫故居和他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还要能想到李太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鸟瞰下游,能想到下游不远处的荥阳即是刘禹锡的老家,必能想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他们眼前的这条母亲河,承载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记忆。
除了文化元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爱国主义情怀。在这里不仅要给孩子们讲出工程建设的历程,还要讲出建设者们为此付出的辛勤努力,这一切努力的动力之源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是服务于国家水资源整体调配战略的坚强意志,更是从伟人提出到清水流出调水梦实现的几十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水利人,如何一步步将梦想照进现实。
爱国主义元素里既有工程建设的历程,也有中国工程技术的不断飞越的讲解。以往我们需要进口盾构机,从采购到维修保养,都被德、日等国家紧紧的卡着脖子,中国的工程技术团队,攻克涉及盾构机的机械力学、液压电器到刀盘驱动等数十个领域,单单为了搞定刀盘刀具就花了五年时间,通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零起步一步步完成了国产盾构机的研发制造,各项指标不断完胜进口盾构机,不仅在国内工程实现了国产化,还将盾构机出口到了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真正实现了扬眉吐气。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爱国的要义是用行动和付出,稳稳的让中国人在各方面站起来。
除以上两个元素,黄河生态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穿黄工程因黄河而生,保护母亲河也是穿黄人义不容辞的担当和使命,通过观测平台实地展示穿黄人近年来所做的生态保护实践,讲述看山望水听鸟鸣的美好图景,都是对中小学生生态保护理念的一次普及。
此次荣获研学实践教育特色课程,既是荣誉,更是新挑战的召唤。穿黄管理处将紧扣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讲好黄河文化,不断推进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新概念升级,为南水北调工程打造出彩研学品牌的同时,助力南水北调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