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千里,铮铮铁骨亦柔情
工作留痕,有依据
一米八五的大个子,声音洪亮、掷地有声,要不是满头银发的提醒,会让人认为走路带风的是一个小伙子,这就是稽察大队的一名骨干力量——唐文忠,我们口中的“老唐”。
角色调转,经验丰富
“老唐”与南水北调有着深厚的渊源:1990年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前期设计勘察选线时,在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老唐”的足迹就遍布工程沿线;2003年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第一个开工项目——滹沱河倒虹吸工程现场,作为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管局代表的“老唐”,身影又再次出现。
2015年“老唐”调入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在新乐管理处负责土建绿化工程维护、质量保证,工程计量、工程验收、工程结算等工作。这期间还有一段小插曲,正值工程建设标准化创建中,工程分区段试行段长负责制,作为管理处主力,几位年长经验丰富的老同志,首当其冲认领了责任段后,基本每天这几个人的身影都出现在渠道上,其中就有“老唐”。他们徒步巡视,路缘石周边以及一级马道上的草被清理干净,管理处的年轻人调侃道:“正高级工程师都是园艺师啦。”致使烙下“病根”,只要是看到草,他们就顺势弯腰清理掉,连小区的保洁人员都投来异样的眼光,以为工作被抢了。
2019年“老唐”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稽察大队一员,在南水北调千里长渠上开展监督检查工作。面对新环境,新业务,“老唐”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虚心向专业精通的调度运行、信息机电、安全保卫、水质安全、安全监测、防汛应急及计算机等人员学习,积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稽察检查工作中,很快从一个稽察外行变成行家里手,能够独立完成监督检查工作。“老唐”熟练掌握运用光影魔术手、PS软件编辑照片,编写检查报告等,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老当益壮,冲锋在前
亲下排水沟,勘查淤堵
在“7·20”抗洪抢险期间,面对持续的极端强降雨,“老唐”不甘示弱,穿着雨衣雨鞋和年轻同志们一同坚守在渠道,认真检查高填方段内外坡有无裂缝、衬砌板有无鼓涨,深挖方段内坡有无滑踏、左排建筑物过洪能力等。全身被雨水、汗水浸透,脚上磨出肿泡,他还笑着鼓励大家,注意滑坡,防止滑倒,相互之间多提醒,抓紧往前查,赶在大雨来临之前全部排查完,做好防护,保障汛期输水安全。积极的干劲、朴实的话语让大家备受鼓舞,最终提前完成各项排查任务。
7、8月份,骄阳似火,现场驻点期间,他每天都能完成徒步检查10公里渠道的任务。早晨的露水将裤子打湿,工作的汗水将衣服浸湿,只能草草地把衣服拧干继续工作;裤子上沾满草籽,用手摘摘;鞋子灌满草籽,把鞋磕打一下继续前行,内外检查习以为常。面对30多米高边坡、20多米深的左排进出口,“老唐”爬上爬下;面对60公分深的一级马道横向排水管,“老唐”120度弯腰逐一检查淤堵情况。即便是腰椎骨折、腰伤多年,在各项工作检查开展过程中,“老唐”都不逊于年轻人。工作上任劳任怨、扎实细致,受到同事的一致尊重和赞扬。
本是壮汉,亦有柔情
闲聊时,说起家庭,一向开朗的“老唐”也多有哽咽。爱人身体不好,经省中医院检查为幽门梗阻、痕迹型胃溃疡,呕吐不止,多天都不能进食,由原来的150斤降到110多斤,但要强的她还是鼓励“老唐”以工作为重,即便是住院期间,一个人起不了床就想办法在病床上拴上一根绳子方便起坐。说道此处,头发花白的“老唐”眼里有些湿润。都说老伴老伴、老来陪伴。由于稽察工作经常性的出差,每年约一半以上的时间在现场奔波检查,因此对家庭的照顾相对较少,为了弥补对老伴的愧疚,在家期间,“老唐”承包了所有的家务,做一桌可口的饭菜,饭后陪着老伴公园、小区的溜达一圈,心里得到安慰。
老父亲今年80多岁了,体弱多病、行动不方便,为了不耽误哥哥工作,50多岁的妹妹主动担负起伺候老人的任务,孝顺的“老唐”只能利用周末时间去看望,为其蒸一锅馒头、煲一碗汤、说说话、尽尽孝道。在父亲还能清楚地记得自己的有限时间里,尽量抽时间陪伴父亲。
“老唐”,工作上的前辈,生活上的大哥,临近退休之年,还战斗在一线,持续攻坚克难,正如千万个身处工程一线的南水北调人,因为他对南水北调爱得深沉。这就是我们南水北调人,舍小家、顾大家、保通水、筑安全特有的家国情怀。
- 上一篇: 穿黄管理处中的点、线、面
- 下一篇: 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