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战“疫”线的志愿者
王颂在做信息登记工作
“无论黑夜怎样漫长,白昼总会到来。”越是风急雨骤,越要守护好心中的希望之灯。
“从2022年1月10日9时起,在全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1月9日,鹤壁新闻广播的一条新闻引起了大家关注,当时我还想着事态没有那么严重,听到有人说到新增数字时,我开始紧张起来,很显然,这次疫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事态在升级。
我开始查看本次疫情的情况,看到有正在读小学的孩子穿着笨笨的防护服,前往集中隔离点,有年轻的大学生自发加入社区志愿者,有手拿胶带粘贴一米线的工作人员……是啊,我能为这座城市做些什么呢,怎么才能让他更快地好起来呢?
正巧,鹤壁市文明办打来电话,紧急需要鹤壁管理处召集志愿者,共同抗击疫情,我和王颂、王红雷、鲁建锋、安慧娟立即报名,最终大家商定由王颂、鲁建锋“出战”,我和安慧娟、王红雷负责志愿者后勤保障工作,按照分配原则,我们被分派到鹤壁市妇联公寓担任志愿者。
“马上6时了,进出人员会增多,大家一定要把好第一道关卡。”一个声音钻入我们的耳朵,循声望去,原来是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在布置工作。我们赶紧凑上前。她说:“我们这边紧缺门岗工作人员,你们赶紧过来学习一下,帮助登记信息、维护秩序、把控门岗吧。工作虽然简单,但不能马虎。”只见王颂、鲁建锋换上志愿者马甲,手持额温枪当起了“门岗”,我和安慧娟紧急返回食堂,为他们准备些简单的晚餐。
遇到老年人和孩子,有的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有的不会写字、有的腿脚不方便,志愿者耐心指导,热情地帮大家填写信息。户外站了5个小时,志愿者浑身发冷,腰酸背痛,手也冻得红肿,行人纷纷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这些平凡的人,他们既是这座城市的贡献者,也是南水北调的守护者。
- 上一篇: 科学防控疫情,热爱生活随行
- 下一篇: 渠道上“无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