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年味
故乡面前,不管年纪多大,我都像一个戏耍归家的幼童,稚嫩得无法承载故乡的厚重。故乡的年,是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它特有的味道,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味道越浓......
故乡的年,有它自己的味道,藏在红红的春联里。腊月二十八,大人们便开始贴春联,春联不光贴在门上,还有其它地方,比如大门口旁贴着“出门见喜”,院子树上贴着“满园春光”,老人床边贴着“福寿双全”,粮食囤上贴着“五谷满仓”......故乡的春联有一种希望的味道,每一副春联都饱含乡亲们对生活的向往。
故乡的年,有它自己的味道,藏在老家的灶台里。灶台烟囱里的炊烟是一种召唤,像是一只慈爱的手指引着游子回家的路。炸丸子,炖大肉,蒸枣花......小孩子们往灶火里添着柴火,大人们在灶台上煎炒烹炸,那香味像是调皮的娃娃蹦着脚往鼻子里钻。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灶火旁,大人们商量着去亲戚家买什么点心,孩子们在讨论着今年买了什么新衣裳,炉膛里烤着红薯花生,不一会儿浓浓的香味就弥漫开来,也只有故乡的灶台才有这种烟火的气息,让人心生对家的眷念。
故乡的年,有它自己的味道,藏在浓浓的乡音里。大年初一,晚辈们要到村里的长辈家磕头拜年。邻居见到我,依然是那种宽厚、淳朴的笑容:“回家了,在外头还好吧?”乡音吐露着亲情味,他们听我讲南水北调工程的变化,“嫩那是国家大工程,干的是积善行德、造福子孙的事,可得弄好。”有些人很多年没有见,依然倍感亲切。我仔细地端详着他们,仿佛看到未来的自己:淳朴、善良......
故乡的年,有它自己的味道,藏在脚下的黄土里。火红的鞭炮在黄土地上炸起一片片尘埃,扑鼻而来的是泥土的“芬芳”,它带着浅浅的土腥味,又夹杂着一些青草的气息。一切陌生的、熟悉的细节便会纷至沓来,树影斑斓,屋角连绵,那些微小的触觉都一一被放大起来。黄土里也沉睡着我的祖祖辈辈,祖坟旁边是绿油油的麦苗,蒸腾着一股股麦香,泪光中我仿佛又看到他们弯腰捡起地上的麦穗......是啊,也只有辛劳才能换得幸福,故乡的年由此才更有味道。
故乡的年,有它自己的味道,藏在安澜的长渠里。人生在路上,春节在心房。作为南水北调人,工作性质的原因,只能选择在岗位上过年,思念萦绕在心头,一顿只有自己的年夜饭,一张视频电话中的全家福......是睡梦中的归心似箭,是家门口的望眼欲穿,它们都随着北上的丹江碧水流淌,在我的梦中,在我的脸上,流淌,流淌......
故乡的年,有它自己的味道,那些被岁月浸染的情怀,像陈年的老酒,像尘封的古画,浓郁而厚重。不管离家多么久远,它永久地存在我的记忆中,留在我的血液里,温润着我的心......
- 上一篇: 荧黄·灰绿·深蓝
- 下一篇: 辉县这座小城,陌生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