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董事、副总经理、中线建管局局长于合群作了题为《筑牢“三个安全” 争创“三个一流”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推进中线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报告。
于合群在报告中科学谋划了中线发展思路和工作布局。他强调,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事业发展的基本盘,集团公司成立以来,蒋旭光董事长、张宗言总经理以及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多次听取中线工作汇报,强调中线建管局要准确把握工程定位的变化、供水目标任务的变化、工程社会影响的变化、管理体制的变化、供求关系的变化,进一步强化功能定位、牢记职责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安全监管,守护好、发展好中线这条生命线。
1月25日,集团公司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对南水北调和集团公司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工作思路、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谋划部署,强调要抢抓历史机遇,锚定“建设一流工程、建设一流企业、建设一流品牌”的战略目标,全面提升政治能力、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能力、价值创造能力、精益管理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科学选人用人能力、品牌建设能力、党建保障能力,要坚决稳住东中线安全运行的基本盘,着力在后续工程建设、涉水主业布局拓展、企业改革转型中实现新突破,为保障京津冀等受水区供水安全、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贡献。贯彻落实好集团公司战略部署,要求我们进一步找准定位、把准方位,全面深度融入集团管控体系和发展布局,坚决守好南水北调基本盘,立足中线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工程综合效益,全面加强企业治理,努力争当落实集团发展战略的先锋部队、支撑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的主力部队、参与国家水网建设的骨干部队。
在新的征程上,中线工程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中线工程当前面临的困难还很多,难题还不少。在供水安全方面,供需矛盾逐步显现,“供不应求”的形势日益加剧,安全保障能力还不够高,运行维护水平还不高,应急管理能力还不足,受丹江口水库水情、地方需求、中线工情等多种因素影响,正常供水水量增长将很快进入“瓶颈期”。
面对新发展阶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肩负的重大使命,面临供水保障亟待提升、工程安全迫切加固、机构改革深化要劲、企业发展势在提速的多重挑战,我们必须坚持立足中线、深耕细作、做优做强,切实强化企业意识、成本观念、效益思维,进一步守好调水的渠、供好生命的水、管好发展的线,加快推进新时期中线工程高质量发展。
(一)守好调水的渠,全面实施加固提升。安全是中线工程运行管理的第一要务,也是推进中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须臾不可松懈。针对中线工程“三个安全”方面存在的短板,下一步要全面实施加固提升工程,坚持源头治理、统筹谋划,既要消除工程自身的风险隐患、也要协调消除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隐患,既要解决工程硬件问题、也要同步解决管理软件问题,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线工程加固提升各项任务,做到安全风险隐患基本消除、工程防御特大暴雨洪水能力全面提高、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础全面筑牢。一是消除“点”上的风险。统筹做好水毁项目修复工作,如期完成首都安全风险隐患处置任务,高质量完成惠南庄泵站隐患治理工作,有序开展渠道沉降异常处置等专项工作。二是加固“线”上的安全。全面排查沿线水库坑塘,协调地方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做好已废弃水库报废处置;加固河渠交叉建筑物,协调地方抓好河道整治、退水通道疏浚清理和周边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推动左岸防洪影响后续工程建设;加高、加固薄弱部位的防洪堤,增加截流沟以及穿堤涵管等过流能力;完善雨量站、水位站和测流设备配置,全面排查渠道高地下水位情况,逐步实施永久自排处理措施;全面开展渠道和建筑物水下损坏情况检查,完成全线衬砌面板修复工作;全面排查渠道及建筑物渗水问题,科学研判,落实处置措施。三是提升“面”上的能力。结合防汛抢险工作,对风险项目重新进行分析、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加快建设中线工程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完善“中线一张图”平台;优化全线视频监控系统,做好信息机电设备设施更新改造,提高安全监测能力;统筹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程安全鉴定及全线安全评估以及“两个所有”、“双精维护”、运行稽察等各项工作,抓牢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二)供好生命的水,积极实施扩能增效。要以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着力扩大城乡供水范围,增加供水规模,进一步提高工程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一是在以往满足受水区用水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工程潜力,进一步增加供水规模,通过优化冰期调度,提高冬季向京津供水量。二是继续做好生态补水工作,利用库区汛期多补水,为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治理和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发挥更大作用。要充分发挥永定河生态补水项目示范作用,积极拓展生态资源变成生态产品的转化路径,通过治理一条河流带动建设一批工程、发展一片流域。三是创造条件扩大南水北调城市供水范围,配合地方进一步完善供水网络,并逐步向农村拓展,保障农村饮水城乡供水一体化用水需求,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喝上优质可靠的长江水。
(三)管好运营的事,大力实施管理对标。要对标世界一流工程、一流企业,以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功能完善、运行高效、规范安全的组织体系为重点,全面夯实管理基础、提升内控管理能力,以一流管理推动企业高效率运营。一是对标央企监管体系,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管控模式及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授权有据、责权有规、协作有序、监督有章、激励有效、约束有度的现代化企业管控体系。转变行政化管理方式,提升企业管理市场化、法治化水平。二是对标国际一流企业先进管理经验,持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通过中线流程体系框架设计,持续优化中线运行管理主要业务流程,建立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流程管理体系。三是对标现代企业运营,以创新驱动发展,总结建管模式、科学技术等创新成果,增强科研创新、企业文化、品牌力等软实力,推进工程运行及生产经营低碳化转型,进一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对标国家数字化转型要求,着力打造数字南水北调、智慧南水北调,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在中线工程的融合应用,提升水量调度、运行管理、预警预报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速工程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五是对标先进文化管理理念,丰富提升企业文化,加强“中国南水北调”品牌建设,充分利用中线设备设施,积极开展国情、水情教育作用,讲好南水北调故事。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实现企业文化与中线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为中线建管局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四)铸好中线的魂,深化实施融合党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建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建工作着力点在于强基固本并逐步转向提质增效,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各级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形成党组织领导力、董事会推动力、经理层执行力“三力合一”运作模式,使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及发展实力。一是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用科学理论引领方向,用先进思想凝聚力量。二是坚持把政治建设贯穿始终,坚持把讲政治贯穿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在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考核监督等各环节,凝聚改革发展的合力。三是深化改革,理顺党建工作体系。进一步落实好中线党建制度建设的相关规划,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对照集团印发的规章制度,制定、修订、调整、完善中线相关制度,明确细化各主体的工作机制和制度支撑,科学构建适应现代化企业模式的中线党建制度体系。四是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体构建“三不”体制机制,重点加强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全力防范靠企吃企现象,严肃查处腐败问题,不断营造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