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早的事”
趁着假期的末尾来到影院观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在故事初始,一场战役之后,余从戎看着美军坠毁的直升机羡慕地说道:“如果我们能有这个直上直下的家伙,肯定得比他们厉害。”伍千里回答:“迟早的事!”不免让人将电影中的情节与现在结合。
建国初期,初生的中国百业待兴,不论工业、农业、工商业都同其他发展国家有巨大的差距,面对着物资跟不上,寒冷雪天中衣、食、住、行都是问题。单薄的衣衫致使很多人没能抵御北方的严寒;可食用的物资只有冻实的土豆;休息在山中间隙,能有山洞已是佳所;穿插急行主要依靠步行,甚至连手里的装备武器也大多靠抢……
“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朱亚文饰演的第七穿插连指导员梅生来自上海,他会常常拿出女儿的照片深深凝视,流露出对家人的思念和愧疚,但当他斩钉截铁地说出这句话时,一切牺牲与付出的原因浮出水面。面对着如此困难的情形,前辈先烈为了我们今日之和平,今日之幸福,用自己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如今的盛世太平。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努力、拼搏为的都是未来一代的幸福。
而今天前辈先烈们曾经幻想的“迟早的事”已经变为了现实,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在空中飞第二遍,“上天入海”已经实现,国力强大举世瞩目。怎敢想现如今的生活衣食住行早已无需顾虑,人民小康、安居乐业已经实现,冰土豆、薄衣衫早已不可能。
先辈们曾经畅想的“不可能的事”也渐渐成为了现实,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向南方“借水”的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规划设计,现如今已经向北方输水五百多亿立方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20多座大中城市、130个县用上了南水,累计受益人口达1.4亿。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受水区供水格局,改善了用水水质,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家里烧开水水渍明显没有了。”“水更甜了,泡茶更香了。”“终于不用喝苦咸水了!”“天空中多了好多我不认识的候鸟。”……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国之重器”的魅力,以前不敢想的事情成为了现实。
水是生命之源,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将水资源合理划分、四横三纵水网建设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当中,将不可能变为现实,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幸福。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2021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历了通水以来最大的考验,无数共产党员投身于防汛一线,抢险情、保通水,在南水北调事业中挥洒自己的汗水和青春。雄安调蓄库、引江补汉、西线工程科学论证等等一系列南水北调后续高质量发展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解决人民群众所需的其他问题。
这些“迟早的事”终将成为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强大,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上一篇: 居家办公勤履职 抗击疫情勇担当
- 下一篇: 看冬奥:中国式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