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的思考
一则通知在工作群里,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即查改问题的初心到底是什么。
关于加强运行管理问题查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减少总量,只传关键,“查重”是一个稳定指标列入分局绩效考核,减少流转、审批、维护的资源浪费,随手整改类的问题不要再出现。查重曾经是学术论文的重要控制指标,重复多了,不仅做了无用功浪费了资源,还会让思维壅滞,长此以往,耗费了创新能力。上传问题首先经得起查重的考验,也要经得起是否违背查改问题初衷的考验,锚定“三个安全”的话,就不会再传低质量问题。
穿黄管理处为了提升问题查改质量,切实发现真问题,排查真隐患,主动求变,在加强培训和提升专业知识等层面,做了持续性的努力。
加强专业培训 夯实知识基础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三级管理处层面,体现最淋漓尽致的就是在问题查改上,因为不是所有员工学的都是土木水利专业,很多时候上传简单所谓低质量问题不是因为主观原因,而是源于这种专业知识壁垒,35千伏专用线路与下面树木的安全距离是多少,配电柜的标准线路怎么走,液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日常维护注意事项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横亘在非专业人员面前的座座“大山”,一叶尚可障目,更别说这些“大山”,非专业人员自然很难排查出真正的问题,也无法找出隐患。
为破除这些专业壁垒,移走这些“大山”,穿黄人发扬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不遗余力地推进专业培训。年初对当年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情况进行复盘,据此有的放矢地根据以往培训反馈情况,加入预期管理,制定出新一年的专业培训计划。
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执行才能保障培训的效果达成。熟悉竞技体育规律的人明白,训练再多,如果没有“真刀真枪”的比赛,既无法检验效果也难以有质的提高,于是以赛代练的方式被更多采用,调度科借鉴这一思路,过完年开工以来开展设施设备综合大排查,实现以查代训;工程科开展的水质应急综合培训,既有理论学习和桌面推演,还加上了现场实操部分,桌面推演保障任务分工明确可行,现场实操让员工熟悉掌握应急设备操作方法的同时,还能检验设备的保养维护情况,可谓一举两得。
建立互助小组 助力优势挖掘
组成老员工新员工互助小组,充分挖掘人力资源优势。老员工的特点,在于对穿黄工程现场的熟悉,经验丰富,新事物接受程度低;新员工的特点,思路开阔,灵活适应力强,接受新事物快。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由此,转变以往“老带新”思路,优化为新老员工互助小组,培育新老互学、互促、互助的氛围,专业上既有机电自动化、电力、土建维护和安全监测等“硬”知识,也有合同管理、资产管理和行政后勤等“软”学问。
“一年级”新生李晨龙跟随着调度科联合大排查小组,从南岸的自动化室到北岸竖井下,听着各个专业“大拿”们的讲解,以往陌生的设施设备在脑海中逐步清晰;受到了“老师傅”经验滋养的他,也经常在朋友圈转发最新看到的关于开关柜断路器控制回路原理及典型缺陷、电流互感器的原理和接线图和变压器等知识,以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完成了专业知识的循环。
优化巡查方式 提升查改能力
新的一年,不断在优化巡查分区上下功夫,首先责任区划分更加合理清晰,明渠和闸站,退水洞区域和研学设备展示区片区等,都进行了重新组合;巡查小组人员组成上,既注重新老员工结合,也注重各专业互济,专业与责任区更加匹配,金结自动化专业人员侧重闸站部分,土建绿化专业更侧重明渠部分。
往年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也进行综合分析,真正让数据成为生产力,哪类问题在哪些渠段更为集中,哪些问题呈现出了季节规律性等等,哪些问题是“深层次、专业性问题”,哪些问题又是低效重复的“机械式问题”,经过筛选分析的问题上传数据,切实发挥了殷鉴的功能。
提升问题查改水平不是一句空话,需久久为功,既要在加固知识的“护城河”上下功夫,还需在优化管理模式上做功课,穿黄人将永不懈怠,切实担负起“咽喉工程守护者”的使命,用青春汗水守护穿黄工程的长久安澜。
- 上一篇: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记峪河暗渠防洪加固工程项目部袁卫涛
- 下一篇: 工巡人的节日在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