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北拒马河暗渠加固工程
北拒马河中支防洪加固项目施工现场
北拒马河暗渠工程前接河北段明渠,后接惠南庄泵站,是千里南水进京的第一个咽喉要地,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在去年“7·22”洪水中,暗渠工程受到较大影响,而今年的防洪加固项目是保障南水安全进京的关键。施工现场不断转动的打桩机,来来往往的水泥罐车,以及戴着安全帽忙碌的工人们,让北拒马河变得忙碌起来。但是,在原定的开工日到来时,疫情给施工现场带来了一片寂静。
“出师不利”
北拒马河中支河道施工部位有一半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另一半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境内。施工的部分人员、设备、材料需途径北京市跨河进入河北境内。加固工程原定2月23日开工,但两地交界区附近的疫情突然反复,不但打乱了原本的工期计划,还加重了属地疫情管理的难度。
对每一个工程来说,每一阶段都有工期压力,一个节点耽误了,就会影响整体工程进度。但对于北拒马河暗渠加固工程来说,除了工期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加固工程要在北京汛期来临前具备行洪能力。
工期紧、任务重、疫情反复牵动着各方的神经。接到疫情相关消息后,管理处疫情工作小组马上“嗅”到了一丝的不安,随即对管理处及外委单位400余人迅速摸排、掌握往来人员情况,并及时与属地村和镇防疫办保持沟通。惠南庄管理处(以下简称“管理处”)不断与施工方北京韩建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韩建”)进行协商,研究解决办法。大家首先想到的方案,是在两地交界区开一道防疫卡口,让人员、设备、材料能够进入施工场地。但在了解地方政策情况后,发现办理开放防疫卡口的审批手续需要花费时间较长。
为了不使工程完全停滞,管理处和韩建不断与属地公安局、防疫部门协商、沟通,最终在施工现场临时搭起集装箱房屋,让急需的工程人员经过防疫要求和属地审批后先行入住现场,开展前期工作,并办理开放防疫卡口审批手续。
与此同时,管理处疫情工作小组召开疫情应对工作部署会,与韩建一同商议符合实际的防控细则,并部署现场防疫知识宣传、后勤保障、防疫措施落实等工作。同时,管理处综合保障党员突击队,深入现场全面排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确保疫情防控大局安全平稳。
协同防控
疫情防控现场检查
经过管理处和韩建与北京市水务局、房山区区政府、公安局等多方面持续沟通,最终确定了一个周全的解决办法。施工区域实施全面封闭管理,将北拒马河中支、北支设为两个独立工区,施工人员、设备就地驻扎,不转移不流动,尽量保证现场施工不受影响。随即,施工现场迅速加装了2米多高,总长1600多米的蓝色围挡。
进入施工区域的所有人员,必须配合卡口保安,对大数据行程码绿码,北京健康宝绿码的核查并测温。每周对所有人员进行一次核酸检测,通过卡口进(返)京人员查验48小时核酸。此外,对于新进施工区人员,提前确认核实身份证、姓名、核酸检测,并向管理处报备,符合要求才可进场。
为了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管理处首先制定了疫情防控检查表,每周定期到项目部检查防疫措施落实情况;其次,防疫检查人员早上6时到加固现场卡口与安保一起检查出入扫码登记、测温等防疫措施实施情况。“我们为了进一步做好属地疫情管控,管理处每周统计人员在岗、核酸检测及疫苗接种情况,每天统计健康宝异常、其他涉疫排查情况,编写疫情防控管理日志。”管理处疫情防控小组成员孙英杰说。
韩建施工现场的负责人潘洪说:“我们与管理处一同做好做实疫情防控,心里就有了底气。一旦现场出现一例阳性病例,前期所有工作全部功亏一篑。从工期和工程的重要性来说,咱们都停不起!”在管理处与韩建和各方协调的努力下,防疫措施和实施情况不断完善落实,人员进场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但材料进场依然不方便。
为了避免省外调运材料带来疫情风险,施工使用的材料几乎都来自北京。“例如,调运钢筋,我们长期租用了两台吊车,将运来的钢筋在防疫卡口转运到现场。虽然成本上升了,但为了工程能够顺利进行,我们都不计成本。”潘洪苦笑着说道。
在克服疫情防控与材料供给的难题下,防洪加固工程正全力推进。为做好加固项目施工管理,管理处党支部积极动员,党员、积极分子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认领现场任务责任,开展一岗双人轮班现场监管,积极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工程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工。
北拒马河中支左岸防护栏上始终悬挂着一面“党员突击队”队旗,这既提醒着每一位施工人员时刻保持紧迫感,也是每一位南水北调人的自我激励。
如今,为了工程能够能在汛前保质保量提前完成,施工现场24小时不间断作业。截至4月5日上午8时,中支穿河段防洪加固工程主河槽防冲桩全部完成,左右岸防冲桩预计10天后完成,常态化疫情防控平稳有序,影响工期进度的重点难点被一一攻克。
傍晚时分,工地里的照明灯和警示灯陆续点亮,打桩机与地面摩擦的声音显得极其厚重,身着黄绿色马甲的人们,在夜色中显得异常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