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故事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慈善的,父亲是严厉的,他们也是忙碌的。
我来自豫东平原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三亩果园曾是我家的全部经济来源。在农村庙会上售卖水果是父母养家糊口的行当。为了占据好点儿的摊位和多售些水果,他们一般凌晨三四点就出发,直至下午两三点才收摊回家。在家稍作休息后,又要到果园收摘水果装箱上车,结束时已是晚上八九点,早出晚归、栉风沐雨就是他们的生活状态。尽管生活如此艰辛,父母从没抱怨过,并教育我们只有努力才会有好的生活,让我们勤快做事、认真做人。周末,我有时也会随父母到集会上帮忙照看摊位,每当看到衣衫褴褛、精神失常的流浪汉在垃圾堆旁捡丢弃物吃时,妈妈总是让我送些水果给他。她用实际行动引导我做个善良的人。
尽管父母为生活奔波,但从没放松对我们学业的要求,常告诫我们知识改变命运。我们把父母的艰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便更加努力学习,兄妹三人都考上大学,各自建立了幸福小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铸就我勤劳、正直、善良的本性,我想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家风。
我的爱人在副经理职位干了近十年。刚被提拔为经理时,他便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几个老乡兼服务对象要给他摆酒庆贺。老乡的盛情难却,他正左右为难,但一看到公公凝重的神色,心里骤然紧张起来。公公是退伍军人,1970年1月应征入伍成为南海舰队报务员,参加过西沙海战,多次获得嘉奖。1974年2月退伍时,为不给国家添麻烦,他婉拒工作安排回乡务农,一辈子都保留着军人的刚正之气。公公的为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爱人。
过了一会儿,公公说话了:“你现在当经理了,咱们全家都为你高兴,但今天我要给你泼点冷水。假如你现在去参加酒席,饭后再给你些土特产,今天吃一点、明天拿一点,小事小节上不注意,不知不觉地你就会迷失方向。你再回想你大学刚毕业时,体谅父母,选择‘裸婚’,从挤20平米职工宿舍、再到四处租房搬家,从长期两地分居到现在一家人能共同生活在一起,多不容易。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你思想出问题,走上弯路,咱们整个家都完了。”听完这些话,爱人立即拒绝了老乡们的“好意”。
这么多年来,由于工作调动,70多岁的公公背井离乡随我们辗转多地,既要照顾多年患病的婆婆,又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他的生活里没有棋牌室也没有太极拳,更多的是锅碗瓢盆和瓜果蔬菜,就这样无怨无悔地照顾着我们的饮食起居,并时时敲打着我们的思想,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家庭。
在父母的影响下,我和爱人深刻体会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而幸福生活更需要廉洁守法保驾护航。结婚十年来,我们彼此是工作中的“好战友”,是生活中的“廉内助”。平时生活中,我们也会相互提醒、相互监督,不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指出可能存在的浮躁思想或不适当行为,相互纠正、相互提高。
我想,这就是我的家风——勤劳、善良、正直、清廉。
良好的家风更需要传承。平日里,公公经常给孩子读国学经典、看抗战影片、讲革命故事,两个儿子从小就崇拜毛泽东爷爷、爱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爱讲岳母刺字故事。公公说他要在孩子心里埋下“红色”种子,引导他们做正直善良的人,做对国家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