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思廉传家远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抗美援朝转业回到地方成为一名农民,与母亲成婚后生下我们姐弟三人。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很会讲故事。小时候贪玩,有次掏了一个老鸹窝,被两只老鸹发现后,轮番向我俯冲,用身体撞击我,用嘴巴啄我。母亲知道后,给我讲了一个《花喜鹊“寻仇”记》的故事,让我从此明白了“不是自己的,就不能伸手拿”的道理。
上学后,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但每到我过生日当天,母亲都会骑着“二八大杠”带我到城里,让我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看的小人书当礼物。每逢周末或者假期,母亲就鼓励我和小伙伴们“自食其力”,用捡瓶子、拾废品换来的钱购买小人书。在小学的五年时光里,买回家里的小人书竟有上百本,在这些小人书中,武侠类和战争类的占了大多数,但也不乏《海瑞罢官》《包拯传》等清正廉洁故事书,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
有了孩子以后,我专门腾出一间屋子作为书房,利用每晚的阅读时光,全家人一起在书中寻访古圣先贤。在闲暇之余,围绕孩子生活行为中的一些细节,我也学母亲给孩子讲故事,从“一钱太守”到“半鸭知县”,从方志敏的“清贫”到周总理的睡衣,一本本经典好书、一个个廉洁故事于无声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从母亲的口授心传,到全家人以书为伴,读书悄然改变了我的生活,也正在成为我的家风之源。
作者:孙天敏 编辑:李东君
- 上一篇: 贺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八周年
- 下一篇: 老乡眼中的南水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