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十年的不解之缘

时间:2022-12-10       文章来源:河南分公司卫辉管理处
【 字体:

几只野鹭站在渠边悠闲地饮水,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在老道井自动化机房里,一位头发斑白、身板笔挺的中年人正在认真地巡查设备。看到头顶上一排排整齐的线缆,一尘不染的机房,美丽的园区,他忍不住赞叹:“十年巨变,尽收眼前。”他就是张仪诗,卫辉管理处的自动化专员。

下车之始 与其为约

自动化施工时张仪诗了解、解决现场问题

2013年10月,自动化施工时张仪诗了解、解决现场问题

张仪诗,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IT行业工作多年,用他的话说,是个“曾经的IT行业老兵”。在2012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信息机电建设之始,他来到了南水北调信息机电建设团队。

“张工,还记得刚到南水北调工程现场时的感受吗?”采访张仪诗时我问道。“初到施工现场,满眼都是拉土车、压路机、渠道内大型的衬砌机和忙碌的施工人员,各标段工地都在热火朝天地施工中,至今记忆犹新。”张仪诗回忆着,“当时,看到国家下如此大决心建设这项工程,我也默默下定决心,一定竭尽所能,为南水北调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勇立潮头 时刻谨记约定

标准化、规范化实施期间张仪诗排查线缆

2017年12月,标准化、规范化实施期间张仪诗排查线缆

“还记得建设期负责的第一项工作吗”我好奇地问道。“鲁山南二标淝河倒虹吸闸站用房建设。”张仪诗立即回答,从回答的速度可知他印象十分深刻。

2013年初,张仪诗进驻现场负责鲁山南二标淝河倒虹吸闸站用房建设。“当时身边的同事提醒我,施工方负责人不太好沟通。”张仪诗说。拿到站房的电气施工图纸后,他来到项目部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方负责人对他这个“新人”并不是很信任。双方工作交流中施工方提出了几个棘手的问题,张仪诗一一进行了核实、解答,他们慢慢熟悉起来。

有一次,张仪诗去工地检查施工进展,发现地上堆了好多冷镀锌钢管,“张经理,这些钢管的用途是什么?”了解到这些钢管准备在工程上使用,张仪诗立即叫停,“这些钢管是不符合图纸用材要求的。”张仪诗严谨地说,并讲解了热镀锌钢管和冷镀锌钢管的区别。因为他的及时“叫停”,施工单位避免了经济损失,更保证了工程质量。

情系民生 亲历南水北调华丽“首秀”

张仪诗正在巡查自动化设备

2021年10月,张仪诗正在巡查自动化设备

2014年7月,面对平顶山旱情加剧的情况,水利部决定通过刚刚修通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向白龟山水库实施应急调水。

“经过上级研判,南来之水由彭河退水闸进入彭河,缓解平顶山旱情。”张仪诗回忆着,“为了确保自动化系统正常执行指令,我们组织全体技术人员提前到现场进行技术保障,对闸门、自动化系统等进行了多遍细致检查,不敢有丝毫马虎。”他有些激动,接着说,“随着指挥长一声命令,闸门徐徐上升,清澈的丹江水如水银泻地般流出,在场的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当时你心里是什么感受?”我崇拜地问。“我站在退水闸前,久久地望着远去的水头,内心升腾起一股自豪感。”

那时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白龟山水库调水5011万立方米,完成了预期的调水目标,有效缓解了平顶山市城区100多万人的用水紧张状况,干涸的河道终于又有了生机。

枕戈待旦 打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仗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建管任务告一段落,工作重心逐步由建设转向运行。虽工程已经建成,但运行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张仪诗决定一直守护渠道,守护热爱的事业。2015年5月,他来到卫辉管理处,一直从事信息自动化运行管理工作,这一干就是7年。

2015年9月,原中线建管局开展“上水平,保运行”全面整治活动,2017年实施了四批二十三项的规范化、标准化行动。这期间,张仪诗因长时间钻电缆沟排查密如蛛网的线缆形成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后来还做了一次大手术,直到现在腰部仍有支架固定,这就是张仪诗身体笔挺的原因。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他耐心地梳理,每根电缆走向清晰、明了,线缆整理挂牌、防火泥封堵、机柜命名、手孔井整治等工作都进一步规范化。直到2017年,整个渠道、闸站工程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窗明几净、整齐划一,同时他将工作经验分享给了兄弟管理处,大大提升了大家的工作效率。

2018年,张仪诗获得了原河南分局2018年专业竞赛自动化专业一等奖,同时获得了分局当年的标兵称号。

牢记使命 奋力书写“志建南水北调 构筑国家水网”答卷

如今的南水北调闸站

如今的南水北调闸站

2018年后,自动化各项工作进入平稳运行状态,但张仪诗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他参与了2018年原河南分局的管理处自动化机房双电源方案审议、2018年原中线建管局闸控系统升级改造方案审议、原河南分局太阳能升级改造试点、安防扩容改造、闸控安全升级......

十年的时间匆匆而过,张仪诗早已和南水北调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很幸福,我们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时代;很幸运,我能在南水北调为国家作贡献;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为南水北调事业高质量发展尽我所能。”

作者:王霄红/文 王霄红 张仪诗/图 编辑:李东君

右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