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人民日报:统筹多种水源 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

时间:2023-04-04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 字体:

节水既是节约资源,也是保护环境。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日前,记者来到河北省邢台市,探访缺水地区如何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5000余亩小麦全部采用浅埋滴灌方式进行灌溉,与传统灌溉相比,可节约用水四成。”谈到节水灌溉的好处,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沃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白立欣露出笑容。

“宁晋县年人均水资源量约57立方米,仅为全国年人均水资源量的2.7%。”宁晋县水务局副局长李振合说,为向节水农业转型,宁晋县推广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水肥一体化和旱作雨养等项目39个。

地下水超采治理,拧紧农业水龙头是关键。河北省通过大力发展滴灌、浅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用水效率,稳定耕地季节性休耕规模,扩大旱作雨养种植面积等措施,大力推进农业节水。

邢台市发展适水农业,累计实施高效节水灌溉256.44万亩。超采区节水作物种植实现全覆盖,河渠灌溉和井渠双灌面积达到233万亩,占该市耕地面积的25.3%。

在充分利用当地水、加大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的基础上,华北地区想方设法从外流域调水,增加水源供给。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邢台市七里河退水闸口,南水以3立方米每秒的速度涌入七里河。

“自2015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邢台市供水22.85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12.25亿立方米。这一举措有效提高了受水区域地下水回补能力,实现浅层地下水总体采补平衡。”邢台市水务局水政水资源管理与节约用水科科长孙自魁说。

为推进河渠生态补水,邢台市统筹利用引江水、水库水、外域水等多种水源,实现21条河道、144条渠道、271处坑塘全部有水,形成有水河(渠)2011公里。

2018年以来,华北地区通过引江、引黄等外流域调水向治理区供水330亿立方米,其中253亿立方米用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水源置换;77亿立方米用于河湖生态补水。统筹当地水、外调水、再生水,在永定河、潮白河、白洋淀等48条河湖持续开展常态化补水和夏季集中补水,累计补水240亿立方米。据监测分析,补水河流入渗地下的水量累计超过100亿立方米,促进了地下水回补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今年,水利部将在重点区域探索实施深层地下水回补,持续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全面推进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西辽河流域等10个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作者: 编辑:周晓霖

右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