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网:治水兴水护水 描绘“人水共生”生态画卷
水连千万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让华夏的水更清、更绿、更美。新时期治水兴水,要以水为墨、以岸为笔,切实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共同描绘人水共生的生态画卷。
治水有道,保江河安澜。治国必先治水,治水才能兴邦。从都江堰、战国渠、灵渠、大运河到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中国历史饱含着治水的智慧。守护好江河安澜,不仅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更是护卫一方百姓安宁的责任。江河连通、云水相接,要涵养系统思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刚柔并济、疏堵结合,提高抵御水患或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共存共生。要在兴修水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各方面下功夫,在数字化应用、技术化提升、实战式演练中积累坚实基础,实现除水害、惠民生。同时,要共享互融,不断深化水利对外合作,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向世界讲述中国治水故事。
兴水有方,守一江清水。近年来,长江流域实行“十年禁捕”“百米微河长”等措施,各地强化源头防治、联防联治、全民共治,让一条条河湖成为惠泽百姓的幸福河。小小一滴水,折射大民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质水源的渴望作为奋斗目标,既要精心做好“水下”文章,通过加强遥感监测、水面航测等实用技术,着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排放、生活污水等问题,保护好未受污染的饮用水源,为水污染治理戴上“紧箍咒”,又要全力做好“水上”文章,做好产业绿色转型,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建立河湖健康档案,一体化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以护水实效带来亲水新图景、富民新路径。
节水有责,护涓涓细流。大江之流,国之血脉。在河北深泽县森海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水漫灌变成了小水喷灌,一亩地节水30立方米。水是生命之源。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要坚持节水优先,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契机,开展节水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五进”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依法治水、惜水护水意识。每个人也要从拧紧身边的水龙头开始,从带走没喝完的半瓶水着手,汇涓滴为大海,推动全社会用水方式向集约节约转变,奋力完成“十四五”时期单位GDP水量下降16%左右的节水目标。
妙笔绘河湖,天人景合一。让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科学有序,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精心做好“水文章”,全力描绘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