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守护者”的未雨绸缪
调查走访
“海兵,我们尽量早些出发。”深夜一条信息出现在穿黄管理处工作群内,工程科分管负责人陈佰忠随即把防汛调查路线和点位图发到了群里。
一大早,管理处负责人和防汛相关人员来到了绿油油的麦地里,初春早晨的小麦上都是露水,裤腿上已湿了一小截。这只是本次调查路线中的第一站——温县苏庄,也是新蟒河堤防的起点。新蟒河是穿黄工程在北岸的两个交叉河流之一,它以倒虹吸形式下穿渠道,其防洪安全性对渠道的影响不言而喻。已完成的新蟒河河道防护工程也是穿黄工程防洪加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调查走访路线共分为7站,调查走访内容既包括新蟒河、老蟒河等地方河流的堤防状况,也有列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中的地方水库。凡事预则立,尽可能详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打通排查防汛风险隐患的“最后一公里”,才能在一次次防汛“战役”中百战不殆。
排查排水通道
更早谋划,更早排查,更早实施,这是今年管理处应对汛期最显著的特点。早在月初,陈佰忠就和防汛专员夏海兵开展了第一轮红线范围附近的排查,从红线外地方排水系统、地方交叉河道河势等情况排查,到工程附近的坑塘位置,工程周边各条道路的限高、限重等情况排查,事无巨细。哪怕再小的一个环境因素,在防汛应急的紧要时刻都可能成为掣肘处置反应的关键一环,只有时时、事事未雨绸缪,不断提升预期管理能力,才有可能在防汛抢险的关键时刻抢得先机。
走访归来已是深夜,裤腿上的湿泥已干,大家虽满身疲惫,但收获满满。通过实地调查为防汛能力赋能,这让“咽喉守护者”对今年的防汛“战役”更有信心,对守好南水北调“三个安全”也增添了更多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