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师徒”同心护清渠
检验电机正反转、接线、配盘结果(中间人员为戚猛)
“小张,这两天准备去一趟北京事业部,惠南庄110千伏线路检修工作需要支援。”6月15日9时,正在现场巡视的信息科技公司张凯接到同事戚猛的电话。6月18日一大早二人就动身前往惠南庄泵站现场。
110千伏高空线路检修作业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心理素质要求极高,登高作业人员不仅要有高压电工作业证、高处作业证等职业证书,还要有充沛的体力、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杆塔作业经验。戚猛和张凯正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经验丰富 “领头羊”冲锋在前
戚猛,现任石家庄事业部运维一科临时负责人,具有十多年工作经验,身为负责人和前辈的他在每次现场作业的过程中都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到达惠南庄泵站后,二人被分在了维护二组,协助开展工作。6月21日8时30分,维护二组人员抵达52#杆塔处,在完成场地布置、工器具准备等工作后,戚猛等4名登高人员首先佩戴好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相互检查安全带穿戴完好,并核对对讲机频率、声道正常后,依次沿杆塔检修侧攀爬至工作位置。“大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一定按照我的路线走。”登高过程中,戚猛时刻关注并提醒队友注意个人安全。面对最高温度超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在50多米的高空中,他们凭借高超的专业技术和过人的胆识耐力,连续奋战6小时后,完成17#、52#杆塔绝缘子更换工作。
工作结束后,戚猛才真正松了一口气。每次高空作业,他都同样会紧张,这并非源自对高空的恐惧,而是来自对其他队友人身安全的负责。身为科室负责人,他深知自己的责任绝不只是完成一项工作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确保每一位队友的人身安全,所以他总是在作业前、后及过程中反复叮嘱。
“他虽然是负责人,但从来没有架子,什么事都会和大家一起干。碰见紧急任务时,我们经常一起熬通宵。”在张凯眼中,戚猛是个技术高、性格好、能干事、敢担责的好师傅。师傅的一言一行,张凯都记在心里,学在行动上。
再试牛刀 “后来者”不畏挑战
更换35千伏线路避雷器(张凯)
“我的本事主要都是他教出来的。”张凯谈到自己与戚猛的关系时,他这样说道。
言传身教,“初生牛犊”胆大心细。这次参加110千伏线路杆塔检修工作,对张凯来说也是一次新的挑战。经过充分的事前准备和万全的安全措施,他说爬杆的过程中倒也没有恐惧,只是比之前感觉更高一点、更累一点。回想起自己第一次的爬杆经历,张凯十分感慨:“大概是2021年7、8月份参与35千伏线路检修工作时,当时确实害怕,塔顶的风很大,杆塔会左右晃动,腿会不由自主地哆嗦,感觉杆塔马上要‘倒’,人要掉下去了。”在塔顶站稳,是登高作业人员必须学会的一个技能。为此,初学者必须反复不断地努力尝试,克服内心的恐惧,稳稳地站在杆塔上才有条件开展下一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戚猛教了他如何站位、怎样动作等技巧,在戚猛的亲身示范与传授下,张凯认真学习,大胆尝试,越来越熟练。
耳濡目染,“职场小白”改头换面。当年的“工作小白”如今当上了维护一组的班组长,时常和戚猛一起在杆塔上攀爬作业。张凯说,戚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形中影响着自己,“他经常随身携带纸笔,到了现场,不论大事小情都会用笔记下来,刚开始我还不懂,后来发现事情再多,他总能从本上找到当时的工作记录,真是有用。”现在,他也学着戚猛的样子,随身带着纸笔,随时记录,确保工作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从戚猛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南水北调人用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去“传帮带”“育新苗”,这是责任,是使命,更是传承。从张凯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无数南水北调青年在渠道边、设备间、杆塔上奋力拼搏、不畏挑战、攻坚克难。
也许有人会觉得大学毕业去爬杆,能有什么大出息,然而,站在塔下的人永远无法领略塔上的风景。杆塔上的少年终有一天也会变成前辈,被代代传承的是技术,是宏志,亦是守护,只为那一泓清渠不舍昼夜、不知疲倦、不畏风雨地奔流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