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郑州:把河湖长制分级分段落到实处

时间:2023-08-02       文章来源:中国南水北调报
【 字体:

7月25日,郑州市管城区河长办成员与南水北调郑州管理处防汛专员商讨排查问题

7月25日 郑州市管城区河长办成员与南水北调郑州管理处防汛专员商讨排查问题

“今天我们三个要到现场沟通沿线环境治理进展情况,像这样的‘约会’,每周至少有两次。”南水北调中线郑州管理处防汛专员韦达伦介绍说,他与郑州市管城区河长办成员蒋锐、刘世林因为经常在一起工作,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2021年8月15日,河南省率先印发了《关于在南水北调水源区和干线工程推行河湖长制的通知》,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及水源地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目前已设立省市县乡村5级河湖长980名,分级分段落实属地责任。

“为确保河湖长责任落实落细,郑州市管城区的巡河员每日都会去巡视,凡涉及南水北调安全防护、环境治理的问题,都会作为重点项目优先被处置。”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河长办水利科科长刘世林说道。

当说到统筹推动南水北调总干渠管理和保护工作时,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农委南水北调科科长蒋锐颇有感慨。“河湖长,不是一个官位,而是要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

2021年“7·20”郑州市遭遇特大暴雨,暴雨后出现的一些问题,成为威胁总干渠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河长办成员和郑州管理处工作人员一起徒步排查,将问题登记造册,其中2座弃土场和2段市区积水点成了关注重点。

紫荆山南路战马屯弃土场高约20多米,占地达135亩,地势呈低洼状,距离南水北调总干渠仅有十几米。当时雨量很大,污水管网几乎全部瘫痪,雨水积深约1.6米,渣土淤积到截流沟,造成排水不畅,给总干渠带来“外水入渠”严重隐患。而这里,也是老百姓通行最困难的地方,“紫荆山南路大雨大积,小雨小积,有雨就积。”

弃土场堆砌时间久远,责任单位找不到,整治资金没出处,治理工作面临两难窘境。郑州市管城区河长办协同南水北调中线郑州管理处打好组合拳,主动出击,一边找楼盘开发商溯源找责任单位,一边向市政府打报告请求财政资金,多次会商、上下联动,果断向积存多年的问题“开刀”。

齐心协力,响应号召,先勘测设计、再定防护方案,一系列有力措施陆续实施。

“现在的弃土场‘十八变’,不仅消除了对南水北调总干渠工程安全的威胁,而且还变成了‘青山’。纵向四条马道,底部修建了挡土墙和排水沟系统,再洒上些草籽长得绿油油一片,俨然变成了老百姓观赏的假山。”2022年上半年,2座弃土场整治工作全部结办,蒋锐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

翻了山,还有河。庞庄南桥右岸和南四环至中州大道两段的积水点,线路较长,“外水压力大,干渠坝体承受不住,时间久了很可能造成管涌。”韦达伦说,最好的办法是要进行防洪影响工程改造。但只要牵扯到“工程”,就避不开资金和产权博弈,需要多方协同来办。

在防洪影响工程建设中,最大的“拦路虎”是原地貌树木移植问题。一方面水利工程绿化移植费用偏低,而7、8月的气候不适合移植,强行移植成活率非常低。另一方面庞庄南桥沿线有的绿植由归属地企业在养护,牵扯到产权和管养费用交割,协调起来有难度。

防汛无小事,责任大于天。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河长办主要负责人召集多家单位进行协调,要求务必在规定时间内,让相关产权单位将绿植移走。2022年,经多次协商,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积水问题得到解决,缓缓排向十七里河。

“前哨”作用突显,“最后一公里”解决到位,河湖长制在守护南水北调“三个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023年5月,丈八沟治理专项实施方案顺利完成,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河长制办公室主任秦新东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丈八沟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内,因城市建设扩张,路网、雨水管网规划等原因,导致丈八沟渠道倒虹吸控制流域面积增加及下垫面变化,存在洪水漫溢入渠风险。但因涉及部门众多,协调难度大,丈八沟河道问题多年未得到彻底解决。

为解决这个问题,秦新东多次到现场查看,召开专项会议,积极协调地方相关部门,就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与丈八沟交叉河段上下游汛前隐患整治方案进行会商讨论,最终确定了丈八沟防汛隐患整治方案。目前,已完成下游河道阻水建筑物拆除并清淤,确保行洪通畅;完成丈八沟上游河道附近堆土清除及边坡防护工作,彻底消除因持续强降雨造成土体滑坡淤积河道的隐患;在丈八沟河道上下游增设视频监控探头、液位计、测流雷达等设备,实时掌握交叉断面水位及流量动态信息……

作者:赵鑫海 杨媛/文 赵鑫海/图 编辑:周晓霖

右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