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南行归北 归北看南水北调
决定去南方上学的时候,我原本是抱了在南方工作定居的念头。东南四年,西南三年,七年里,我看遍了南方的山,南方的水,习惯了南方的湿气漉漉,南方的烟云缭绕。南方多水,在江南上学时,偶尔漫步古街旧巷,就会看到巷口边长着常年生机勃勃的青苔,看到寻常人家临水捣衣。后来因缘巧合下来到了西南,吴侬软语变成了爽快泼辣的川渝口音,不变的是依旧潮湿的环境,一连两周雨水不断的梅雨季节。
南方无论是它的环境还是风俗人情,对于自幼生活在北方的我总是新奇而陌生的。河北则干燥得多,即使夏季雨水最多的时期,也很少会连下一周以上的雨。因此在南方始终怀念的,是临行前妈妈给我晒得温暖蓬松的被子,上面散发着阳光的味道。南方上学七年后,我已经能轻松适应潮湿的环境,但始终会思念的,是我北方的家。
回到家以后,我又时常会思念在南方的生活。在正式参加工作以后,对于新阶段的惶恐与迷茫又让我将这些心思抛之脑后。此前,我从未想过我会来到南水北调的大家庭中。对于纯文科出身的我而言,水利工程是一个陌生的行当。南水北调,这个词我不陌生,却也不熟悉。在高中地理课上曾学过关于它的知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也是耳熟能详,但除此之外,就不曾了解了。
这水从南方哪里来?要到北方哪里去?该怎么借呢?在我入职后,河北分公司对新职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入职培训,全面而完整地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历程和工程知识。我竟才知道,南水北调的水就流过我从小长大的城市,甚至就从我家旁流过。我就像在外漂泊久未归的游子,在时隔许久重返家乡之后,对生活了许久的故乡有了新的认识。在当感受过南方的气候再回到北方时,我站在这北方的渠边,看着南方的水顺着这条渠从丹江口出发,流过中原大地,又流过我的脚下,流向生活在华北平原的千家万户,我牵连南北的心仿佛有了一个交界点。
前几日参与保定管理处的雨后巡视,我站在漕河渡槽的进口,亲眼看着这伟大的工程,看着这恬静温柔的碧水,跨越上千公里的路程,还要继续北上,我突然又悟得了一点点我回到北方的意义。游子自南归北,归北看南水北调。我本生在北方,现在回归北方,我本是它的受益者,现在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 上一篇: 无惧“烤”验——高温下的守渠人
- 下一篇: 最可爱的党员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