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公司科技工作新突破
近日,河南分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上级单位科技创新工作安排部署,积极推进科研项目实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地方交流合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运行提供科技支撑。
导流墩项目优化输水流态
今年8月,在河南分公司郑州段工程现场,输水建筑物流态优化实验研究项目(第二阶段)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安装,现场一片热闹景象。该项目又被称为导流墩项目,是河南分公司致力于通过科研技术挖掘输水潜力的一项重要措施,采用将“大吨位、大体积、高精度”装配式建筑物应用于“高流速、差流态、高水深”动水环境的作业工法,实施倒虹吸或渡槽出口导流墩安装,进而改变建筑物出口处水的流态,消除“卡门涡街”现象,减少水头损失,提高输水建筑物过流能力。为了验证导流墩的效果,河南分公司选取了双洎河渡槽出口至穿黄工程隧洞进口约107千米渠段为试验段,进一步深入开展中线工程长渠段、多输水建筑物的流态优化试验研究,以期最终形成全线可推广的输水建筑物流态解决方案。
“2022年,我们已完成第一阶段索河渡槽及枯河倒虹吸导流墩安装,验证表明安装2座输水建筑物导流墩后,输水流态得到了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目标。”河南分公司工程处负责人介绍。目前,第二阶段导流墩项目正在紧张进行中,预计将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届时,郑州段的输水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保障北方地区用水需求作出更大贡献。
多项科研项目保障工程安全
除了在挖掘输水潜力方面增加科技力量外,河南分公司在运行管理科技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
“2017年以来,科研项目共有27项,已验收20项,在研7项。不仅有工程维护、输水能力方面的科研项目,还有安全监测、水质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据河南分公司科研小组成员介绍,河南分公司的科研项目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切实从守护南水北调“三个安全”方面入手,不断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运行赋能加码。穿黄隧洞工程常态化精准维护技术研究、膨胀土渠坡土工袋快速修复技术研究、基于卫星雷达遥感技术的渠道边坡稳定性监测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全断面智能拦藻装置研制项目……随着一项项科研项目的落地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也愈加安全平稳。
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地方认可
为让更多的人认识南水北调,展现南水北调科技力量,河南分公司积极推进“南水北调科技走出去”活动,主动与河南省水利厅、河南省水利学会对接科技创新奖项申报工作,取得了系列科技创新奖项。其中,“安全监测移动式测斜仪探头脱管打捞器”荣获第三届郑州市职工“五小”创新成果一等奖,“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桥梁墩柱流态优化试验研究项目”“基于卫星雷达遥感技术的渠道边坡稳定性监测研究项目”“基于无人机的高精度渠坡稳定性巡测系统建设研究项目”“禹州采空区柔性测斜仪自动化改造研究”4个项目荣获2023年度河南省水利科技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注重科技赋能、加强科技沟通,是河南分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宝典”。河南分公司不仅把科技项目“推出去”,融入地方水利体系,还把科技人才“推出去”,畅通人才培养机制。2023年河南分公司成功申报并获得河南省水利学会评选的“中原(青年)水利英才”1人次。
“走出去展示南水北调科技力量是推进企业品牌形象的一种方式,也是激发创新人才投身南水北调科技创新的一种动力,我们致力于统筹考虑科技、人才、创新,‘三位一体’地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平稳运行。”河南分公司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