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护清渠千里 以青年之义赴理想万丈
何为青年?何为青春?青年,该当是脱离了少年人的稚气,敢于承担什么;青春,该当是朝气蓬勃地大步向前,敢于追求什么。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青春最好的时候进入了南水北调,每日沿水而行,顺渠前进,无论四季还是昼夜,始终守护着清渠北上。时光长流滚滚,刻下的都是与南水北调共度的日子。
一年 用照片与文字定格青春
文学背景出身的闫爽,在毕业前从没想过自己未来有一天会进入到水利行业工作,到保定管理处不到半月,便逢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严峻的汛情和专业经验的欠缺,让她一度感到迷茫。
转机发生在一次前往界河运送物资的深夜,当她看到所有奋战一线的防汛人员被雨水浸湿全身,雨靴沾满淤泥,脸上也挂着泥印,她意识到,必须将这些瞬间记录下来。“有人在前方抢险,有人在后方支援,他们认为这是职责所在,是自然而然。如果不拍下来、不写下来,许多事迹便会被遗漏,变成文字、变成图片,就是变成可以时时学习和回顾的典型。”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闫爽便成了保定管理处的记录者。暴风雨中的巡视、寒潮下的夜间演练、跳进膝盖深的泥水里奋力铲除淤泥的老党员、忍着寒风操作着高压热水机进行夜间演练的新青年,都化作文字、照片在她的手中定格。如今的闫爽,对于自己的岗位业务已经十分熟练,在记录南水北调的同时,也记录下了自己与南水北调共度的日子。
十三年 用坚守与钻研与南水北调共同成长
负责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工作的余浏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技术老手,自2011年进入南水北调,至今已有13年,余浏伟见证了南水北调工程从建设到运行,南水北调也见证了他从而立到不惑。
在处内的同事看来,余浏伟在许多事情上都显得有些固执。他会将自己一年的工作计划明确到每月每日,一条条地列在清单上。在会上,他会因为一个专业问题而和另一个同事讨论得不可开交,哪怕旁边同事已经反复提醒,却依旧沉迷在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中,最后不可避免地“挨了顿批”。也许在许多人眼中,会觉得他有些“轴”,但是对余浏伟来说,没有什么比立足在岗位上,不断地钻研技术更来得有成就感。
“余工在吗?有些问题想请教他。”“他去现场了。”
“余工没在办公室吗?”“在岗头闸室呢。”
“余工回来了吗?”“他刚刚去现场巡查机电设备去了。”
这样看似有些滑稽的场景,常常会在管理处上映。去年新来的职工因为对现场机电设备的运行原理不太了解,常常会去请教余浏伟,但总是浸在现场的他常常会让大家跑个空。
为了保障工程平稳安全运行,他每月都会带领相关人员对现场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在每次巡查维护的过程中,他都会仔细查看设备的每个部位,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刻记录在账,并及时督促整改。“通过反复地巡视,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整改问题,就可以减少问题,提高设备安全运行保障率。”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论是滂沱的大雨天气,还是肆虐的风雪寒潮,抑或烈日炎炎的暑夏,都未曾阻挡他前往渠道巡查的脚步。十几年来,他便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守护着南水北调工程。“没有什么比待在现场更能发挥岗位价值的了。”永远沉在最一线,永远埋头去钻研,对于余浏伟来说,这是理念,也是信念。
又逢五四青年节,在南水北调,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在这里扎根生长,有的刚萌嫩芽,有的树冠茁壮。脚下,是一道清渠跨越千里;面前,是南来之水润泽北方。他们用青年人独有的姿态,为南水北调贡献青春力量。
- 上一篇: 天津分公司喜迎五四青年节活动精彩纷呈
- 下一篇: 徐水管理处和西黑山管理处联合开展五四青年节健步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