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青年学生走进穿黄工程

时间:2024-08-05       文章来源:穿黄管理处
【 字体: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青年学生走进穿黄工程

青年学生走进穿黄工程

近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青年学生走进穿黄工程,开展“访国之重器,探水利宏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南水北调工程润泽北方的奥秘,汲取建设者、运行者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

来访学生首先来到穿黄工程南岸明渠上方的彩虹桥。讲解员介绍了穿黄工程的建设历程和主要施工工艺,学生在感受工程魅力的同时,也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要选用隧洞形式穿越黄河?”讲解员给出了解答:穿黄工程在设计之初考虑过隧洞和渡槽两种方案,黄河河床地质条件特殊,隧洞方案对黄河冲淤变化、河势和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同时施工及运行不会对黄河防汛造成影响,便实现了以隧洞形式“穿越黄河”的非凡之举。退水洞的巧妙设计让长江和黄河成功“相会”,兼具紧急退水和干旱时生态补水双重作用,也让学生认识到保障国家水安全和工程安全的重要性。短短的参观时间里,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汲取了奋斗的力量。

隧洞是如何抵抗内部南来之水和外部黄河水的双重“高压”呢?在穿黄设备展示区,1比1还原的隧洞管片模型给出了答案,配合讲解员的生动讲解,学生直观感受到穿黄隧洞“双层衬砌+排水垫层”形式的创新魅力。随后的两个视频短片带领学生走进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实施到通水平稳运行的整个过程,切身感受到中线工程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最后,来到观测平台,学生眺望穿黄工程出口,俯瞰黄河,近距离感受江河“相会”的壮阔景象,聆听了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安排。一名学生感慨道,“这次实践加深了我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认识,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水利工程的魅力,书本上的抽象知识也变得生动具体起来,真是收获满满。”

校外实践是每一位水利学子的必修课,此次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感悟了水文化,收获了水知识,播下了为水利事业奋斗的种子。今后,穿黄工程将不断强化水情教育、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示范引领作用,将南水北调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作者:李淑慧/文 董浩/图 编辑:张仲琦
右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