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
截至2月24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惠及河南、河北、天津、北京近1.14亿人,为沿线26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充分发挥了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中线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扛稳扛牢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通水十年多来,中线工程安全平稳运行,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受水区因缺水造成的发展制约逐步消减,以“一条调水线”,形成了“一条生态线”,构建了“一条发展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释放。在北京,南水北调与密云水库实现“握手”,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从1.0提升到1.3,城市副中心等部分新城地区也用上了“南水”,城区用“南水”比例提高至近80%。在天津,南水北调水供水覆盖16个行政区中的15个,还通过农村饮水提质增效等工程将城市供水向农村延伸,全市提升了2817个村、286.8万农村居民饮水质量。河北省构建起一纵四横多带、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配套工程体系,覆盖了受水区92个县(市、区),受水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70%,基本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河南省供水范围覆盖12个省辖市市区、52个县(市、区)和122个乡镇,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中线工程充分利用丹江口水库汛前消落及汛期泄水富余水量,持续推进河湖生态补水,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滹沱河、永定河、大清河、南运河等华北主要水系先后实现了水流全线贯通,大部分河湖做到了有水、有流动的水、有干净的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中线公司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南水北调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不断提升工程运行管护能力和水平。在运行管理方面,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以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体系、防汛和防冰组织体系、工程安全监测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智能化调度业务体系、水质监测保护体系为核心的运行管理体系;深化业务监管机制创新,进一步压实一线责任链条,全面加强外委单位监管,加强子公司能力建设,提升自主运维能力。在企业治理方面,积极建立完善以决策、执行、监督三大体系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建立了具有中线特色的分级规章制度框架体系,构建内控风险与合规一体化管理体系,形成全面、全员、全过程、全体系的一体化风险防控机制。在企业经营方面,积极践行“计划引领、全面预算”理念,全面提升计划预算精益化管理水平,坚持“一切成本费用皆可控”,将提质降本增效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党的建设方面,实施基层党建“微治理”,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建立完善巡察工作体系,优化整合业务主管监督、依法合规监督、专职专责监督三类监督力量,持续推进大监督体系建设。
工程通水以来,中线公司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攻关,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南水北调“三个安全”搭建创新平台,成立了中线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水质与水生态保护、总干渠输水能力挖潜、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三个科创中心;聚焦南水北调“三个安全”深化科技创新,大力开展水质保护和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推进冬季输水能力提升、藻类监测与防控等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和应用转化,联合相关设计、科研单位开展工程水下检测和修复技术研究、专用设备研发,增强不停水检修创新技术支撑和设备保障能力。以保障南水北调“三个安全”为核心目标,加快推进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建设,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1.0获评水利部十大样板工程,2.0上线试运行,安全监测、工程防洪、输水调度、冰期输水、水质保护、智能运维等业务系统完成开发部署,已在多个典型业务场景中发挥实效,初步构建了“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有力提升工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运行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渠清水润民生,千里水脉泽万方。中线公司将牢记嘱托、不负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立足“三个事关”,坚守南水北调“三个安全”,统筹推进提升工程本质安全、精细化管理、科技创新、安全系统防御水平,奋力谱写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中线篇章,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