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管理处的智能安全员
正在架设布控球
作为一名扎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线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我的日常工作就是“泡”在施工现场,用脚步丈量每一寸渠道,用眼睛筛查每一处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今年,中线公司试点推广新型布控球,为我们一线增添了一位“智能安全员”。别看新型布控球体积小,自从它随我“上岗”以来,工地上那些让人头疼的监控盲区,在它眼中变得一览无余。让我真切感受到,科技赋能安全生产,真的不是一句口号!过去渠道沿线的固定摄像头就像站岗的“哨兵”,虽然可靠,却难以应对动态施工的复杂性。如今我能在短时间内把布控球设置到任何需要盯防的角落。上周一个专项维护项目的工长老李打趣道:“小蒋这是给工地专门配备了个‘电子保镖’啊!”布控球还有一双“火眼金睛”。它的AI智能识别功能,可以识别施工作业现场的违规行为,比人眼更加敏锐。
创新不是“高大上”,而是“真方便”。对于布控球,我最看重它的“接地气”,通过手机端和电脑端就可以针对性盯防工地现场的重点部位或监控盲区。现在工友经过布控球架设点时,常常打趣对着镜头整理安全装备,笑着说:“咱们可得给‘智能安全员’留个好印象!”
从靠脚力巡查到用科技赋能,变的是工作方式,不变的是守护南水北调“三个安全”的初心使命。阳光下闪着银光的布控球,是我们新时代南水北调人与科技创新击掌的印记。
作者:蒋延金/文 李强胜/图 编辑:张仲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