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师生赴穿黄工程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合影留念
近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的师生来到穿黄工程,开启了一场“可见、可感、可知”的研学实践活动,近距离探索“大国重器”背后的科技力量。
“这里就是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南岸明渠上方的彩虹桥,前方就是我们的穿黄隧洞进口闸站,也是‘南水’穿越黄河、通往北方的关键所在。”讲解员指着桥下流动的水面,向围聚在工程展板前的师生们展开讲解。看似普通的渠道,实际藏着“逆流而上”的秘密:通过南、北岸渠道的水位差设计,“南水”以较大的流速“冲出”穿黄隧洞,无需水泵就能实现“水往高处流”,这也是课本上的知识在实际工程中得到的真实应用。
来到设备展示区,介绍片《中线印象》让师生们对中线工程带来的社会效益有了直观的了解。科普片《江河相会》展示了穿黄工程的建设历史与运行现状,屏幕上跳动的工程全貌三维动画,形象再现了两条隧洞是如何以“双线并进”的姿态穿越黄河河床,将千里之外的丹江水从黄河南岸输送至北岸,实现长江与黄河的“立体握手”。一位学生提问道:“盾构机在黄河河床下掘进时,如何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讲解员很快给出了解答,“黄河河床下地质条件复杂,偶尔还会遇到枯树巨石,对盾构机的掘进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建设者们创新采用了‘气压平衡+泥水加压’双模式,实时调整掘进参数,有效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学生们纷纷感慨工程的智慧。
活动的最后,师生们登上观测平台,穿黄工程尽收眼底,北岸出口闸站输送着清水继续北上。截至目前,穿黄工程年均接待研学团队超50批次,已成为水利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基地。未来,穿黄工程将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的联动,开发出更加生动的“看、听、问、练”多维度实践教育活动形式,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 上一篇: 无
- 下一篇: 镇平管理处开展防溺水宣传进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