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
每个人记忆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年味。对师晓静来说,过年吃到母亲亲手蒸的黏窝窝便是最幸福的时刻。嘴里吃着软软糯糯的窝窝,跟母亲聊聊家常,光是想想,她脸上的笑容都能溢出来。
可这样的幸福时刻她现在只能想想了。师晓静是安阳管理处(穿漳管理处)中控室的一名值班员,在管理处工作已有三年。她老家在河北肥乡,现长居安阳,原本想着就两个小时的车程,还能经常回家看看,但每年回家的次数真是屈指可数。去年春节,她在管理处值班,本想值完班就回老家看看家人,一场疫情让她停下了回家的脚步。
“过年时,我妈会做很多好吃的,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个黏窝窝,还喜欢点黏灯盏,黏灯盏小小的,却灯烛通亮,仿佛能点亮整个世界。”在师晓静的记忆中,母亲的黏窝窝总是分外香甜。去年她给父母视频拜年,没尝到黏窝窝,让她愈发想家。今年春节计划回老家过年,结果河北疫情紧张,她又不能回去了。
“今年不能回家也没事,国庆节我回去了一趟,我妈给我准备了两袋子黏面,还让我带回好多好吃的,后备箱都塞满啦!”每次回家,母亲总会准备好多东西让她带回来,国庆节回去那次,母亲准备的东西更多,还手把手教她怎么做黏窝窝、黏灯盏。“我总是做不成功,不知道咋回事,吃着也没那个味了。”师晓静笑着说道。她想过年做黏窝窝时,跟母亲视频,让母亲远程指导一下,“我想让孩子们了解蒸黏窝窝这个习俗,让他们知道老家的传统,即便没在老家过年也能感受老家的年味。”
当提及过年安排,师晓静说:“今年情况特殊,只要不添乱就是最好的祝福,等过年时我蒸一锅黏窝窝,给管理处的同事们送过来,让他们也感受一下河北的习俗。”
在传统观念中,回家过年是每年不变的约定,因为厨房里有妈妈慈祥的脸,有记忆深处美食的香甜;因为有团聚时的幸福美好,有思乡情感的瞬间回归。然而特殊时期特殊选择,就地过年是我们做贡献的最好方式。今年过年不回家,等疫情消散时再相聚,那时,大家都能摘下口罩,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互相拥抱、问候一下,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