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天河的红色基因
水是美丽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水是温柔的,“蒹霞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水是寂寞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水是多愁善感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水是豪放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水是多彩斑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然而和我们朝夕相处的水,是花了十多年,是数千名科技工作者、数十万移民百姓、数百万工程建设者的齐心协力才与我们相遇。它是从丹江口沿途穿越六百多条大小河流,经历无数崇山峻岭,克服重重困难,才来到我们身边。如果凌空而望,豪不夸张地说,这就是用水做的立交桥,就是一条蜿蜒北去的天河。这天河就是南水北调,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自带着红色基因。
从一百年前嘉兴南湖的那只小船开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一百年的劈波斩浪。一路前行,来路当忆,前路可期,大道直行。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齐心逐梦中,这条道路无尽延展。在这条道路上,有多少成就,就有多少牺牲,几代共产党人传承下来的红色基因,遍布中国大地。这坚挺的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信仰。
有了红色基因,天河才能与我们相遇。有了红色基因,奔腾千年的长江与黄河才能有相遇的那刻。红色基因让“天堑变通途”,让干渴的华北大地迎来了无声的滋润。每一位水利工作者、每一个南水北调人,都继承并传承着这优秀的红色基因。天寒地冻、风刀霜剑,烈日炎炎、狂风暴雨,都挡不住护渠人排查问题隐患的脚步;面对突发应急事件,抢险冲锋靠前站,铺吸油毡、架围油栏,上拦下堵,敢于亮剑;节假团圆日,通宵彻昼,守着电脑屏幕,严谨细致、一遍又一遍地校验流量、流速、水位、开度等数据,进行调度指令的执行、复核、反馈;砼强度、防渗等级、细度模数、水灰比、渗透系数、针入度、粘稠度、压实度等各项指标参数随口就来;砌石护坡、砂浆勾缝、堤身填筑、大体积砼浇筑、环氧砂浆修补、沥青路面铺设等各项施工工序、技术指标牢记于心;救生衣、救生圈、通行证、作业票、施工安全措施、专项施工方案等,每一项监督审查都丝毫不留情面;无人机、救生艇、叉车、移动电源车,该出手时就出手;市场询价比价、多行业预算定额比选、施工现场定额效率测定,每一分维护资金都花在刀刃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保供水、保水质、保安全,让甘甜的丹江水发挥出它最大的力量。
如今,我已为家乡的水利工作奉献了十余载,就是再几个十余载,我也不后悔,因为我奉献的地方,是有红色基因的地方。这有着红色基因的天河,默默无声地滋润着这片土地,让红色的基因流入每个人的心田。中国道路的前方,是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需要我们汇聚力量,需要我们继承好这红色基因,同心戮力、携手并进!
- 上一篇: 安全宣传进校园 防溺亡护航助成长
- 下一篇: 拔草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