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守护南水北调“四条生命线”

时间:2021-04-23        文章来源:河南分局新郑管理处
【 字体:

明者防患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国家安全是定国安邦的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国家安全需要我们共同来守护。

今年的4月15日是第6个全民国家安全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营造庆祝建党100周年良好氛围。水安全与粮食安全、网络安全、核安全和能源安全一样,属于非传统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起始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患的历史,历代先贤无不以治水兴邦、以治水富民。大禹治水,是中华民族大规模治水的开始,也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从都江堰到郑国渠、从白鹤梁到坎儿井,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把治水的勇气和智慧写进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治水兴国的重任,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领导亿万人民群众不懈奋斗,从治淮工程、密云水库、黄河小浪底、三峡工程,再到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一座座水利工程巍然屹立,条条河渠纵横沟通南北,守护着、造福着沿线亿万人民。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也从除水害、兴水利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的需求和水资源配置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水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和解决好水安全问题。”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水北调工程时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已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管理人员,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要从本职工作出发,持续发挥南水北调工程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保障好“四条生命线”,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

保障好“四条生命线”就是要保障供水安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通水以来,工程运行安全平稳,设备设施正常,水质稳定达标。已累计完成通水40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安徽、山东,受水区40多个大中城市的260多个县区的1.2亿人口,城市供水实现了外调水与当地水的双供水保障。南水北调工程设计目标从只作为北方受水区的补充水源变成京津冀鲁豫等四十多个大中城市的主力水源,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更是摆脱了缺水的制约,改变了受水区水源配置格局,制约受水区城市发展的瓶颈也被打破,为受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资源支撑。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累计利用退水闸、分水口向沿线河湖生态补水超过52亿立方米,使沿线一些河湖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受水区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水环境显现,一些多年断流的河道重现生机,沿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北京、天津和河北利用南水后,减少了地下水超采,有效遏止了受水区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

保障好“四条生命线”,就是要打造受水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水环境。南水北调工程已成为受水区人民生活用水的坚强后盾,而生态补水对于沿线河湖生态修复也成效斐然,更是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

保障好“四条生命线”,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贯彻“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工作总基调,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历史高度,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调水事业,久久为功,不断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张海中 编辑:张小俊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