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短片背后
中秋节前,我受命参与了一条短片的拍摄和制作。奔波忙碌,又很充实,我也对很多人和事有了新的认识。
9月8日下午,在家中闷坐之时,我接到河南分局分调中心电话。“和凯呀,听说你对拍视频有研究,能不能来给咱们分调中心帮个忙……”听到有片子要拍,我是满心期待的——虽然缺乏专业技术,设备也不先进,可那种发自内心的爱好,让我很渴望去做。时下流行语说的“人菜瘾大”,就是我了。放下电话,我压了压“心瘾”,表示要先向管理处请示之后才能回复。在一番沟通之后,我把在管理处的工作安排停当,准备赶往郑州。相机、脚架、灯、笔记本电脑……能带的设备都得带上。
第二天上午,匆忙赶到分调大厅,和参与这次短片拍摄的其他同志碰了头,了解了情况,拿到了剧本。这条片子要用在分局党委一个中秋的主题党日活动中,主要内容是介绍“最美家庭”获奖者程世昭同志在今年汛情和疫情齐来的高压态势下的先进事迹。开电脑,读剧本,写分镜……直到下午下班,把分镜脚本交上去后才松口气,得空和同事们聊聊闲天。
我曾在分调顶岗学习一个月,这次来,又见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很亲切。聊着聊着,正事是不能忘的,总归要回到正题上——做拍摄计划。写好了分镜,安排好日程,就可以准备开机了。很快我们得到了可以开拍的消息,除了主角程哥和参演的其他同志,朱代杰、李效宾和陈缘三个人要在现场协助拍摄。从分调大厅到主角的家,再到穿黄北岸取外景,哥几个搬设备、架灯光、支麦克,在片场忙前忙后,13日,我们就完成了前期拍摄的工作,我也匆忙返回管理处整理素材开始后期的剪辑和制作。
剪辑进展顺利,可是按照剧本的要求,一部分无法现场拍摄的素材迟迟未能搜集到。另外,视频内容可能需要多次修改,远程交流效率又低,我又接通知:带着剪辑用的电脑主机赶往郑州。14日连夜上路了。15日早上,分局几个相关部门碰头,对短片进行了评价,成片效果并不理想。
重做!
构思文案,构思脚本,我们在和时间赛跑。重新查阅素材,之前拍摄的很多镜头还用得上,只需要再补拍几个镜头就够。拜托管理处的同志捎来了设备,开机补拍;分调中心的同志又送来大量工程抢险素材……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离18日视频上线展播,只有三天不到的时间了。
16日晚上,我和陈缘在整理素材时,发现我们手头没有SD卡的读卡器,相机里的数据拷不出来。10时左右,我开着车带着小陈回家取笔记本。我们回到大厅的时候,李效宾在休息室喝水——那天他夜班当值。宾哥看我们回来,就去接了咖啡让我们趁热喝,然后又忙返回岗位了。直到14时左右,我们完成了粗剪工作,只等第二天配音文件发来对轨和一些细节调整了。第二天,小陈还要值白班。
17日又忙了一天,最终成片。然而18日早晨,雨声叫醒了我,当我赶去分调收拾器材设备的时候,得知因为降雨,应急响应又一次启动了——原定于当天开展的活动因此取消。我一时间有些恍惚,悻悻然。道别珍重之后,开车回辉县。
高速公路上,雨越下越大。冷气吹着玻璃,前车车轮扬起的水花和雨水混在一起。一路回忆着这些天的人和事,感叹与思考着。在这条短片中出镜的与未出镜的同志们,都付出了辛劳与努力,在和他们合作中,我感受到了亲切友善与欢乐。分调中心的值班长和值班员,也有他们活泼和洋溢洒脱的一面——并不总是像中控室电话里听到的那般严肃。分调中心有很多同志,在值班空闲的档赶来参与拍摄,连着几天都住在单位……
后来,短片在分局微信公众号中推送了,我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而我想说的它背后的故事,远不是拍摄这几天的事。2021年这北方的暴雨和郑州的疫情,能在那短片中看到我们坚守与付出,但那只是冰山一角。短片背后,如水面之下。我们筑起防汛长城,以保长渠安澜,我们默默坚守岗位,方得南水北上。
- 上一篇: 征战在一线的周位帅
- 下一篇: 新征程 再出发——入职培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