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清渠十里 护安澜北上
今年7月,我第一次踏入南水北调的办公大楼,准备开启我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在这里,我感受到的是一群守护者的相随与共。
“南水北调”四个字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她”时常出现在电视里、新闻中、论文上,陌生在我对“她”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其中的原理却知之甚少。入职培训使我对“她”熟悉了几分,也从字面的理解转为了心向往之。这水源自我的家乡,又流向我求学的北方,我曾喝过南方的水,却唯独对北方的水土更为适应,想来也是这个原因。
人们常说,夏天是汽水、百无聊赖、颠倒的睡眠,但今年夏天,我告别了暑假,与南水北调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约会”,约在“杜苏芮”台风带来的那场大雨中。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重量,也是第一次,对我的工作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理解。
曾经我伴着淅沥的雨水声入睡会更加香甜,但作为南水北调人,预警就是冲锋的号角。当看到全体职工匪匪翼翼,紧张又从容地应对时,我的心情从一开始的不甘转变为接受。当我一次次到现场巡渠,看着排水沟疏通后奔泻而下的水流,我的心情又从接受转为了自豪。虽然“约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经历了雨中巡渠、与同事一起“作战”……但我对南水北调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又加深了几许。
雨停了,我看着这场大雨冲刷后的清渠,依然碧绿,心中禁不住一阵欢喜。我曾在论文中看到过海底隧道,彼时只觉得是科研工作者的匠心独运,现在看到穿黄设备展示区盾构模型的一环管片,一圈垫层,我又有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的“解脱”,曾经的疑惑也随之消散。这两层衬砌承担了太多,不仅是内外水土的压力,还有护送清水安澜北上的“压力”,但从这个夏天开始,我将与“她们”一同承担“压力”,朝夕与共。
我站在彩虹桥上,看着讲解员为每一位到访人员讲解穿黄故事,此刻母亲河就在我脚下绽放金色。跨越黄河,这条碧绿丝带继续飘向北方,我在心中许下“你守护北方,我守护你”的承诺。
- 上一篇: 汤河边的南水北调水质科普公民大讲堂开讲啦
- 下一篇: 新人驻工地 携手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