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杯水的故事
水,不仅仅是生命的源泉,也承载着历史的重量。饮用水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发展,我记忆中关于水的故事要从四杯水说起。
第一杯水是井水。在记忆深处,压水井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井水冬暖夏凉,清澈见底,滋润了我的童年。然而每逢干旱时节,地下水位骤降,每一滴水都变得珍贵无比、不可轻易浪费。
第二杯水是自来水。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自来水也流入了千家万户。但那时的自来水烧开后,常有大量白色水垢,饮用时带有苦味,洗过的衣服也会板结成块。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自来水的硬度太大,而且如果长期喝硬水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第三杯水来自桶装水。桶装水的流行,映射出了人们对高品质饮用水的渴望。然而,桶装水价格不菲,仅用于饮用,那时家中做饭洗衣用的仍是自来水,而且桶装水运输不便,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使用桶装水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第四杯水则是南来之水。2014年,当看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的新闻时,我并未意识到与我有何关联。直到我们县用上了南水北调水,我发现水龙头流出的水不再苦涩,才明白南水北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甘甜的南来之水从陶岔渠首出发,跨越方城垭口,穿越流淌千古的黄河,最终流入万千家庭,从此我的家乡实现了“有水吃”到“吃好水”的转变,人们亲切地称南水北调水为“好水”。
我们县只是中线工程受水区的一个缩影。中线工程通水十年,为沿线26座城市、200多个县市区带来甘甜水、幸福水,直接受益人口近1.14亿人。这四杯水,不仅见证了受水区居民用水质量的巨大跨越,也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辉煌成就。中线工程作为这一变迁中的重要里程碑,其意义远超饮水问题本身,它极大地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的困境,改善了生态环境,使断流的河道重现生机,珍稀水鸟得以回归。
毕业后,我有幸加入南水北调中线这个大家庭,成为千里水脉的一名守护者。我很喜欢听同事讲建设期的故事,在他们那里,我听到了在太行山下选线勘测的栉风沐雨、在穿黄隧洞里来回穿梭、在全线通水时看到“小黄鸭”下水后的泪水激扬……前人们的筚路蓝缕,让我懂得了南水北调这一“国之重器”的来之不易,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初入职时,正值汛期,我跟随同事在大雨中巡渠、昼夜值守,这让我明白了在如今运行管理时期,我们仍需枕戈待旦。
十年风雨兼程,让我们深知,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应常抓不懈,继续肩负起这份责任与荣耀,用自己的行动去守好南水北调“三个安全”,让中国人喝好水用好水。
- 上一篇: 青春在维护一线闪耀
- 下一篇: 工程服务公司工会为寒冷冬日“增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