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数海”摆渡人:彭田田的匠心坚守

时间:2025-07-11        文章来源:卫辉管理处
【 字体:

在卫辉管理处,一捆捆承载着工程记忆的建设期档案从档案馆运抵三楼。在这场“纸山”向“数海”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彭田田临危受命,担任专班组长,化身整个数字化流程的“总调度”:从档案调运协调、设备运行保障,到人员力量调配、工序质量把控,她事无巨细,精心统筹。

精“抠”问题。彭田田始终将质量视为工作底线,她常说:“活儿再多、压力再大,也不能粗制滥造。”每日工作结束后,她都会梳理当天遇到的问题、剖析根源。一次,高速扫描仪突发故障,漏扫频发,导致图片质检量骤降至原来的四分之一,返工量剧增,严重影响进度。彭田田迅速行动,一边联系厂家寻求技术支持,一边研究设备故障下的最大化产出方案。经过不懈努力,她用最短时间攻克难题,让数字化加工流水线重新高效运转。

严“抠”管理。每日晨会是彭田田提升专班团队效率的“法宝”。晨会简短高效、直奔主题,她通报整体进度、点明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结合人员状态灵活调整分工。这种务实高效的管理模式,让团队配合愈发默契。目前,团队日均完成量达2万页,质检累计完成约77万页。

紧“抠”时间。由于专班成员大多是从其他岗位临时抽调,人员紧张,彭田田必须提前规划,挖掘成员时间价值。她以身作则,开启“连轴转”模式。白天与团队并肩作战,下班后加班统计完成量、总结问题、制定方案,并规划次日人员安排。之后,她还要利用午休和晚间时间兼顾党建、纪检等本职工作。同事们戏称她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但每一步都转得精准有序。

细“抠”细节。档案数字化加工看似充满“高科技”色彩,实则是由无数琐碎细节与体力劳动交织而成的工作。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彭田田与团队成员毫不退缩。手腕酸痛就贴上膏药,手指磨破就缠上胶带,团队成员们还自学设备耗材更换、仪器维护等技能,减少设备维修时间,提升工作效率。这77万页档案的数字化成果,凝聚着团队心血,是彭田田带领大家用责任心和实干精神“抠”出来的。

在平凡岗位上,彭田田以细致管理、务实作风和无私奉献,成为团队的“主心骨”。她的故事虽无惊天动地的情节,但在一页页档案的数字化流转中,生动诠释了南水北调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徐钺淇 编辑:高逸琼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